“三公”经费带上“紧箍咒”公款消费不再“任性”

时间:2022-05-19 06:55:45

“三公”经费带上“紧箍咒”公款消费不再“任性”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遏制和纠正党政机关业务用车经费、业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以下简称“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问题,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三公”经费管理的长效机制,集中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以来,南昌市审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联合市财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三公”经费开支过大专项整治活动。该专项整治工作,周密安排,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常务副市长张鸿星同志在有关会议上对此次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深入动员成共识 自查摸底明重点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整治机构。这次专项整治是具体落实南昌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责任重大、目标明确、时间短、任务重。为此,该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迅速建立工作机制。局党组书记、局长万仁如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力推动工作开展。克服了因该局主要业务人员参与全国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而造成审计干部紧缺和财政部门进入全市预算编报工作繁忙等困难,抽调精干人员参加。市审计局与有关责任单位多次研究商议,责任部门之间配合协调,联动推进,保证了专项整治工作强力推动。

二是制定方案,明确整治内容。该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南昌市审计局、南昌市财政局关于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的专项治理方案》,并将方案呈报给了常务副市长张鸿星审批。明确此次任务目标要求是切实以“准狠韧”的劲头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通过对“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问题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和纠正党政机关“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问题,依法依纪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三公”经费管理的长效机制;确立整治重点是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开支过大等问题;确定整治范围是对71个一级重点预算部门全覆盖,按不低于30%计21个重点部门进行重点实地检查。根据方案的要求,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项整治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有专人、专门机构负责,并通过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深入动员干部群众参与此项专项整治,扩大了整治影响,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有力支持。

三是自查摸底,确定重点部门。为确保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突出重点,取得扎实效果,该局开展了先期摸底调查,结合财政部门年度公用经费决算和审计部门年度部门预算审计,全面了解了各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使用基本情况,并按照专项整治方案的“三统一”的要求,统一自查时间、统一自查内容、统一填报报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要求各单位对“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问题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做到不走过程、全面覆盖,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填报自查表和撰写自查情况报告。审计组对交上来的自查表和自查报告进行汇总、对比和分析,确定了21家重点部门,为下一步有的放矢进行重点检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审严督纠顽疾 强化整改求实效

重点检查阶段,组成了四个联合检查组开展重点实地检查。检查过程中本着对自查自纠问题处理从宽,被查问题从严的原则以及严惩顶风违纪行为的政策规定,对被检查单位的账目进行严审严督。

一是制度入手,明确责任。审计中重点关注各单位“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是否作了工作总体部署;是否是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是否整治工作覆盖到局本级全体及下属单位。各单位措施、制度制定及建立长效机制治理情况,是否围绕控制“三公”经费开支过大,出台制定了哪些具体规定、办法、实施意见、操作规程办法等。各单位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共查出哪些具体突出的问题,作了如何的纠正调整和处理问责及单位在专项整治中取得的成效,并收集被检查单位对“三公”经费开支过大问题有哪些建议、意见。

二是严查问题,分析原因。检查组在对21个重点部门重点实地检查中,把握预算管理关,围绕预算编制、预算追加、预算执行、决算各环节开展审计,促进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预算管理;把握支出管理关,突出各项行政经费支出的特点;把握支付方式关,把好资金支付出口;把握支出绩效关,着眼行政经费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行政支出效能。通过严审严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三公”经费中车辆购置和运行费用控制不到位,2013年公车购置和运行费支出比上年增长5.5%;还存在“三公”经费支出不合理,挤占专项支出,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检查组从体制、机制着眼,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预算约束力不强,公务实际支出与预算定额有偏差;二是制约措施不明确,致使部分主管部门产生使用公共资源的随意性;三是还有一些单位因合并、公车超编、借调下属单位车辆、车辆不能集中停放产生社会停放固定费用等因素造成公车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强化整改,突出实效。从此次“三公”经费开支过大专项整治检查情况看,各部门(单位)高度重视这次专项整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协调和督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工作机构,加强整治工作宣传,通过召开专门会议或下发文件加大工作部署力度。具体部门认真按整治方案要求,对照整治重点内容。从总体上看,各部门(单位)都能较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的管理使用,与本单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标准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用典型违纪案件教育警示干部群众。大多数单位通过办公场所栏目张贴、网站和会议通报等形式,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公示公开。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和内部管理需要,建立和修订完善了较为完整的有效控制“三公”经费增长的制度办法。此次整治工作还进一步促进了各单位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问题立说立行、即知即改,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对全面规范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执行情况看,2013年市本级财政“三公”经费决算总额比上年同比下降12.3%。其中因公出国(境)109批355人,团组数同比降低43.8%,人数同比降低39.2%,经费同比下降47.4%;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36.7%。尤其是2013年11月以后,各单位继续加大“三公”经费管理力度,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行政成本。2014年1~6月份,一级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同期下降52.37%。其中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59.36%。重点检查的21个部门(单位),2014年1~6月“三公”经费比上年同期下降39.57%,整治活动效果突出。

三、抓铁有痕建机制 严格监管成常态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推进审计全程监控。为对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实施常态化监管,促进经费支出合法、合规,整治活动后,南昌市政府于2014年10月29日以洪府厅发[2014]107号文出台了《南昌市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监督办法》,印发全市执行。该《办法》是南昌市首次对“三公”经费明确进行审计的制度规定,从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若干方面,对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监督的各项工作进行强化和规定,并明确建立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常态化机制、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协作机制及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等三项机制,确保从制度上、源头上治理“三公”经费开支过大问题。

二是专项整治与常规审计相结合。除了对“三公”经费开展专项整治外,南昌市审计局认真履职,还将“三公”经费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相结合,促进对“三公”经费全面有效监管。在预算执行审计中,重点检查“三公”经费有无超预算情况,及时揭露被审计单位超标准、超范围使用“三公”经费等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严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违规享受特殊经济待遇、是否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在政府投资审计中,重点关注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关注项目公司购车费、招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等四项费用支出情况等。

三是进一步深化“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在公开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信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公开范围,稳步推进公开内容,督促市直各单位按照已经明确的工作部署和时间表,扎实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给“三公”经费支出牢牢带上“紧箍咒”。

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一役,是建设节约型机关、树立俭朴政府新形象的关键一役。南昌市审计局今后还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总理指示,按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南昌市经济发展大局,切实履行审计职责,助推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切实当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神”,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单位:南昌市审计局)

上一篇:传播《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人 下一篇:追梦前行内审岗位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