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19 12:46:47

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间参与“情境、活动、体验、探究”的互动过程。因此,如何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就成为教师备课、上课成败的关键。

小学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的基本思路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以建构具有教育性、感染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氛围和活动为主要形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场”,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为基本特征。

小学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具体包括良好的人际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情境两大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人际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长久兴趣

所谓良好的人际情境就是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人际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90%来源于对获得老师表扬的期待和获得在班级或群体中的威信和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

1.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自觉转变教育观念,逐步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观;改善教学行为――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以情境活动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在备课环节,从单一的备教材,转向“既备教材、更备学生、然后才备教法”;在“教书育人”环节,从“以教书为主”转向“以育人为主”,提高教书育人的艺术。

2.创设适宜学生求知、求成的班级人际环境,培养良性人际互动的条件

班级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合作”。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团体,没有适当的竞争不利于激发个体的热情和潜力;但是小学生之间的竞争应该是以合作为前提的,小学生之间并不存在激烈的升学竞争,比较容易协调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重创设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情境,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这种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还要求教师重视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这些是健康的人际环境的核心内容。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兴趣

1.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抑扬顿挫的声调、惟妙惟肖的语言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直观手段。教师的语言导入可采用生动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猜谜语,还可以通过讲述日常见闻等。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狐狸和乌鸦》一课,上课伊始,教师用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讲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一只乌鸦在一棵大树上做了个窝,一只狐狸就住在这棵树下的树洞里,它们俩成了邻居。在它们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故事情境之中,学生的读书兴趣上来了,都跃跃欲试地急于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有趣的故事是学生爱听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学生容易接受的。这样的教学情境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对课堂教学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

2.创设直观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体验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激起其兴趣。现在的新教材图文结合、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用好教材,通过课件的演示、幻灯片的展示、实物的出示、场景的描画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一课,文中“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各指什么?如果不结合插图,学生很可能只会联系衣服及雨伞去理解。教师通过演示课件――稻草捆绑的树枝、树冠一张一合的画面,把衣裳和小伞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暖和的衣裳”就是一些稻草或草帘,“绿色的小伞”指的是小树的树冠。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中写道:“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城市里的学生没有见过大山里的小路,而遥远的北京城也有好多孩子并未去过。这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一架漂亮的直升飞机从大山的山坳里徐徐飞起,很快来到了遥远的北京城,顿时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故宫、天坛、万里长城等一一映入学生的眼帘。孩子们个个睁大了眼睛,挺直了身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当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时,这种情感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展开想像的翅膀,进入更加广阔的意境之中。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喜欢课文中的李丽和林园园吗?为什么?”结果学生的答案出人意料:林园园也有值得人喜欢的地方,她“脸红了”,说明她知错认错了,是个好孩子;李丽也有缺点,她不该粗心大意忘了带绿铅笔。在这里,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讲述体验和感受,达到了自读自悟的目的。又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小男孩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又轻轻地送还时,他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时,他可能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思考后会提出多种可能性,想像的空间扩大了,思维的触角张开了……这不正是教学所要追求的创新目标吗?

4.创设想像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道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想像情境,激起学生的想像欲望,使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将课文中那些有意留下的“空白”揣摩出来,用创造性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上亮丽的一笔。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对于“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像,结合课文插图练习说话,在课文的关键之处填上重要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不仅体会了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而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想象、学会了创造和生成、学会了组织语言表达情感,也学会了自我发现和自我展示。

总之,教师要真正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充分理解创设情境之对于小学生学习和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多研究学生、多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情绪发展的契合性。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意可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平北小学。电邮:.cn)

上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开始报名 下一篇:团体咨询中的团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