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时间:2022-05-18 10:03:17

浅析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产生于市民社会,经市民(商人)交往过程中逐步孕育、演变而成的。相比于由统治阶级制定的宪法、行政法等公法而言,民法更能体现广大市民的真实意志。因此,民法中糅合了许多习惯法因素。习惯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风俗、行为规则衍生而来的,其中包含了许多的道德伦理要求。例如,古代法制中“亲属相隐”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其基本语意是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当讲究信用,严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这就以法律的明文规定确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和效力。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诚实守信,追求自己合法利益的同时,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更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1. 诚实信用概述

1.1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准则,其基础是道德伦理的规范。从其本质上来说,该原则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好与坏都是依据这个准则进行比较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诚信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石,实现当事人各方利益均衡的意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

1.2诚实信用原则的关键: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就不讲.诚实信用原则也是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在民法领域的体现,使得诚实信用原成为司法领域的最高准则,被称之为“帝王规则”。

1.3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2. 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2.1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即指导当事人正确进行民事活动,相当于行为规范功能。

2.2有助于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解释与补充法律规定的不足。 与其他原则相比, 诚信原则的最大的特点是该原则具有观念法的性质,或者说具有补充法的功能。

2.3自由裁量权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所具有的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功能可以说是与生俱来。 诚实信用原则极为概括抽象, 其内涵与外延具有不确定性, 它包括的范围极大, 这实质上是以模糊规定或不确定规定的方法把相当大自由裁量权交给了法官。

2.4对道德的再现与保障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对道德的再现与保障功能, 源于诚实信用原则本身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统一体。

3. 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在司法实践中诚实信用原则的补充作用无所不在。 只要在适用成文法的过程中出现漏洞与不足,诚实信用原则的补充作用就会被运用和体现。 这也决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具有适用上的强制性。 在民事活动中,其具体体现为:无论当事人是否约定,诚实信用原则都是约束双方当事权利义务的当然条款,使当事人不仅要承担约定的义务, 而且必须承担这种强制的补充性义务。 并且当事人也不得约定排除其适用,即使约定排除,其效力也归于无效。从这个意义上讲, 诚实信用原则是当事人进行任何民事活动时,所享有的民事权利的当然组成部分。 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中,首先应尊重这种体现为民事权利的私权,并当然地适用作为私权表现形式的诚实信用原则,不须以当事人是否明确做出意思表示为标准。因此,法官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具有能动性。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本质是,法官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扩张性解释,并依其处理一些特殊的案件,以实现个案处理结果公平、正义之目标,从而对法律进行实质性发展的能动性司法活动。 法官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在实质是发展了现行法。成文法的局限性决定了补充性规则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的同时,也决定了这些规则只能处于补充性地位,这种补充地位是相对于其它现行法规定而言的。这就决定了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只有当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如何处理,或者若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处理,会造成当事人间实质上的不公平或使社会利益遭受损害的情况下,法官才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并依据某种价值观念、判断标准对其做出相应解释后,继而做出裁判。

4. 诚实信用原则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

4.1诚实信用原则的局限性

诚实信用原则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规定并不对权利义务各方的行为模式和保证手段的内容要件作十分确定的规定,而运用模糊概念授予司法机关自由裁量、考虑具体情况解决问题的权力。因此,我们说诚实信用原则实质上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诚实信用原则也因此具有了解释、补充法律行为,平衡民事主体的利益,解释法律和补充法律漏洞的功能,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诚实信用原则的这种不确定性很可能造成法官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即诚实信用原则克服了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生活变动不居性的矛盾,但是却难以摆脱没有具体规定的法律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而导致的非正义性的矛盾。这即是诚实信用原则在适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法律对策

4.2.1合理适用诚实信用原则。(1)增强诚实信用原则的可衡量性。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化了的道德原则,要想使守法者及执法者在实践中更好地操作,尤其需要较为定量化的规范要求。因为道德性的法律条文,由于其对人的心里的要求较多,而外部约束较少,一方面给法官过大的裁量余地,另一方面也让公民难以遵守法官难以操作。因此要防止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关键是增加诚实信用原则的可衡量性,即法律上的可操作性。这种定量化研究目前还是很缺乏。不过也已经有学者关注到了这一点,“如将诚实信用原则视为守法原则时,对于承担缔约上的附随义务中的义务,有学者就作了六项阐述,给予实践以极强的指导性。如何增强诚实信用原则的可操作性,将诚实信用原则尽可能地细化和定量化,还是一个有待探讨地问题。

4.2.2以诚实信用原则修正现行法的规定要强调程序上的规制。关于能否以诚实信用原则修正现行法的规定,学说上有不同的主张。肯定诚实信用原则有修正现行不当规定的功能,使法院可以援用诚实信用原则而回避恶法的适用,固然有其积极意义。如德国学者Stammler认为,法律之标准应为人类最高理想,诚实信用原则即此最高理想的体现,如果法律规定与最高理想不合,则应排除法律规定而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我国学者大多赞同此意见。反对以诚实信用原则修正现行法的规定的理由主要在于担心这种做法会导致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以致损及法律的安定性,其担忧也不无道理。的确,如果允许以诚实信用原则修正现行法的规定,极易造成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因为这样做将使诚实信用原则所包容的法律涵量非常大,按照法律涵量决定着法官裁量的一般法理,法律涵量越大,法官裁量就越大。因此,考虑到以诚实信用原则修正现行法的价值,如果允许以诚实信用原则修正现行法的规定,必须对其适用条件和程序进行严格规制。有学者提出法院以适用具体规定所获结果违正义为理由要求不适用该具体规定而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时,应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也不失为程序规制的一种方法。

4.2.3限制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法律是由具体规范和原则性条文构成的一个规范体系。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但诚实信用原则的精神体现在许多具体规定中,法院于处理民事案件时,应严谨遵守如下原则:先以低层次之个别制度作为出发点,须穷尽其解释及类推适用上之能事仍不足解决时,始宜诉诸‘帝王条款’之诚实信用原则。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防止解释者的恣意及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在某些领域,需要排除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作者单位:伊春市委党校)

上一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难题及对策 下一篇:贵州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