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融入写作三部曲

时间:2022-05-18 09:00:46

生活融入写作三部曲

摘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培养写作兴趣。指导选择生活中有个性、有创意的鲜活素材,写起来既得心应手,内容也能做到具体丰富。对生活经历进行思考,感悟其中的道理,写作时,把自己真实独特的情感、内心的体验在文章中恰当表达出来,做到写真话、实话、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有感染力。

关键词:生活;写作;融入;三部曲

小学生作文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绞尽脑汁地想到一点题材,也是三言两语,内容空洞;二是作文没有生活基础,缺少真情实感,“假大空”,让人不信服,不感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确,只有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和热爱生活的人,并把生活融入作文中,这样写作才会有兴趣。文章有了生活的印迹,才会具体生动,情感真挚。那么,如何有效地把生活融入写作呢?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

一、细心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学生的生活源泉是很丰富的:和家长、伙伴、老师天天交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上学、放学路上,节假日都广泛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生活阅历不少。但是,学生真正留心生活、了解生活吗?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可以经常特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注意周围不同的人、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自有哪些特色,让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个过程会让学生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变成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就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写作对象的眼、口、鼻、眉、头发、身材等,找出“印象最深”“最有特色”的一两处地方,然后与他人比较,展开合理想象。这样,熟悉的人的外貌就清晰出现在小作者的脑海中,有内容就容易产生写作兴趣,写作就有信心,也就能写出真实、鲜活的人物了。

另外,教师还要恰当地开发和利用与作文内容有关的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或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积极积累素材,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写作兴趣,这在实际的作文指导中能立竿见影,事半功倍。

二、精选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类型的作文,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素材。“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作文一般都有丰富的材料,但要精心选择“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作为素材,学生才乐于表达,内容才能更具体真实,作文才能出精品。例如,在写《兴趣爱好》《难忘的活动》《美丽的校园》《难忘的人》等作文时,因为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如何写得生动形象、有个性、有创意就需要精心选择鲜活的素材,在指导上下一番功夫了。教师也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即兴开展饶有趣味的活动,如“扳手劲”“即兴演讲”“即兴辩论”“赏花”等,这些很好的生活素材,都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写出有内容、有情感的好作文。这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啊!

“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应用文”等类型文章的写作,看似与生活关联不大,但从学生的情感角度看,这些类型的作文都应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也离不开广泛的生活基础。指导想象作文《我的理想》时,就可以抓住生活基础,从“现实生活中你最想干什么”“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为切入点进入话题,由现实生活推测出长大后干什么,即“理想是什么”,进而描述“为了实现理想,现实生活中该怎么做”“未来又会发生哪些事情”。于是现实生活与理想巧妙结合,作文既有自己现实生活的印迹,又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找准了切入点,学生不觉得神秘,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的文章就既有内容,又有思想。

三、思考感悟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写作要“感情真实”。作文评价时,特别强调“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可以说,文章“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是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一个有力依据,然而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在生活中有体验、有感动,就必须对生活经历进行思考,感悟其中的道理。

现实中,学生的作文很少融入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要么缺少情感抒发,要么无病、“情”不达意,这都是对生活缺少思考,没有感悟生活琐事内在的意义的缘故。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人、事、物时,教师一定要强调“个人的点滴感受”,呵护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确保作文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上面几个素材经过思考,就会得到“老师爱环境”“要像老师一样爱护环境”“老师品德高”“大家关心生病同学”“集体充满温暖”“安全重于泰山”“要有安全意识”等深层的体验。作文时,把这种真实独特的情感、内心的体验在文章中恰当表达出来,就做到了写真话、实话、心里话,自然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文章就有了感染力。

是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离不开生活。只要老师精心指导,按上面三个步骤坚持不懈地训练,让学生把生活的内容和情感巧妙地融入作文中去,一篇篇生动优美、情真意切的文章就会源源不断地诞生。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作者单位 四川省射洪县万林小学)

上一篇:“美丽中国”新转折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流动儿童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