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闭合性骨折分析

时间:2022-05-18 03:41:34

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闭合性骨折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方法:用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闭合性骨折。结果:经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易、值得推广。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术;不稳定骨折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92-01

笔者采用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闭合性骨折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共35例,均为肱骨外科颈闭合性骨折,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40岁,左侧15例,右侧20例,稳定型骨折28例,不稳定型骨折7例( 骨折明显移位);外展型20例,内收型8例,粉碎性骨折7例。

1.2 治疗方法

1.2.1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方法颈丛麻醉后,取仰卧位,长条布带置患者患侧腋窝向健侧上方做对抗牵引,患侧肩、上肢常规消毒铺巾,第二助手向健侧上方提拉布带固定肩部,第一助手使患肘屈曲90°,前臂中立位并握肘部,对于外展型骨折,先外展牵引、内收型骨折先内收牵引,沿肱骨纵轴方向行对抗牵拉手法复位,纠正骨折断端分离或重叠移位;然后术者无菌抱绕上臂背侧,握前臂的第一助手维持牵引,并徐屈曲肩关节,同时术者两拇指用力向后挤骨折部,以矫正向前成角畸形,对于肱骨头旋转,折端移位大者,亦可用备好的克氏针经皮穿入折端撬拨以助复位,经X线透视检查确定骨折复位后对位对线良好;手术者左手掌把持复位后骨折端,右手把持克氏针的电钻,从上臂前外侧离骨折远端的2.5 cm处经皮斜行向上及向后内侧钻入直径约2.0~3.0 mm克氏针,至肱骨头内离关节面约0.5~1.0 cm,接着再从上臂后外侧离骨折端1.5 cm处,向上及向前内侧穿入另一根直径约2.0~3.0 mm克氏针,至肱骨头内离关节面约0.5~1 cm,两根克氏针呈交叉状,两针尾分别折弯剪断后置于皮下,缝合针尾术口,纱块包扎术口,术后2周,术口拆线。

1.2.2 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方法本手术方式所采用的、麻醉、术中准备及术中手法复位与前相同。复位后手术者左手把持复位后骨折断端,从大结节稍前方经皮斜行向内下及偏后方钻入1根克氏针,直径约2.0~3.0 mm,克氏针进入骨折远端穿透内后侧骨皮质。然后再从上臂离骨折远端约1.5~2 cm处的外侧,经皮斜行向上、向内钻入克氏针,直径约2.0~3.0 mm,至肱骨头内离关节面约0.5~1 cm,两针交叉,针尾分别折弯剪断后置于皮下,缝合术口,纱块包扎。术后患肢于屈肘90°位吊于胸前,患肩关节制动约3周,术后2周拆线,术后即行手、前臂及肘关节活动,3周后行肩关节功能锻炼,8周后视骨折愈合情况拔除内固定克氏针。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按郭小回[1]采用的标准,术后6个月外展上臂160°以上为优,外展上臂120°以上为良,外展上臂90°~120°为可,外展上臂45°~90°为差来评定,本组35例中,27例达优,5例达良,3例达可,优良率达91%以上;术后有5例出现针尾周围潮红、肿胀,经常规抗感染、术口换药、局部理疗后愈合。

3 讨论

3.1 肩部解剖特点及其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后愈合的影响

肩关节由肩胛骨和肱骨组成,肱骨头呈半圆形,在冠状面肱骨头与肱骨干相交130°~135°为肱骨颈干角,在横断面与肘关节横轴相交20°~30°为肱骨头后倾角,关节盂附着肩胛盂周缘和肱骨解剖颈,肩袖肌群与关节囊交织在一起,衬垫于肩峰与肱骨头之间,肱二头肌腱长头起自盂上粗隆,经过结节间沟,走行于关节囊内滑膜外,止于肘关节,滑膜亦随之延伸形成肱二头肌腱滑膜鞘;肱骨近端颈具有解剖颈和外科颈之分;解剖颈分割肱骨头与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外科颈则位于大小结节的下方。

肱骨外科颈骨折属于近关节周围骨折,肩关节囊和周围韧带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外伤时手或肘部着地,外力传送到肱骨近端撞击肩峰或关节盂均可引起肱骨外科颈骨折。前成角应力多导致肱骨头向后倾斜变位,骨折端向前成角,骨折远段向前、上方移位。骨折后局部血肿与附近软组织易发生粘连,骨折的错位、重叠、成角又直接影响结节间沟的平滑,使肱二头肌肌腱发生粘连、损伤;如长期固定,骨肉萎缩,易发生“肩凝”,以致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3.2 肱骨外科颈骨折分型

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Neer的4型分类法[2]已被广泛应用,但肱骨近端分部范围较广泛,分型精细而复杂[3,4],本文讨论范围只属于其中某部分,故仍按肱骨外科颈骨折分为两大类型,即稳定型骨折与不稳定型骨折,各类又可分别分为外展型、内收型及粉碎型骨折来区别。

总而言之,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保证骨折能愈合的前提下,肩关节功能恢复是最关键问题。在骨折复位后,要尽可能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小回.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39例[J].中国骨伤,1998,4(1):54.

[2]王亦璁,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7.

[3]陈海龙.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不稳定型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3):38.

[4]陆英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3):21.

(收稿日期:2007-05-14)

上一篇:气胸误诊诊治体会 下一篇: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