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益肾法防治ITP患者激素减撤反跳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28 11:27:19

滋阴益肾法防治ITP患者激素减撤反跳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滋阴益肾法防治itp患者激素减撤反跳的疗效。方法:将62例激素减撤阶段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激素减撤反跳率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32例,治疗后4例出现反跳,反跳率为12.5%,对照组30例,治疗后10例出现反跳,反跳率为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滋阴益肾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减撤

[中图分类号]R55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83-02

IT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西药首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激素减撤时常常发生反跳现象,导致治疗周期延长,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的发生。为防治ITP患者激素减撤引起的反跳,我们采用滋阴益肾中药进行干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共62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1]ITP诊断和分型标准。所有病例除符合诊断标准外,还符合以下条件:初次诊断,年龄在18~70岁之间,前期经正规强的松治疗,治疗效果达到良效标准[2](血小板>50×109/L),且强的松已减量至30 mg/d。难治复发的ITP患者不纳入本次观察。

按就诊及入院的先后次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平均31岁。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l8岁,最大60岁,平均30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继续口服强的松,30 mg/d,每周减量2.5 mg,8周后减至10 mg,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滋阴益肾的中药汤剂,处方:熟地20 g、首乌20 g、黄精15 g、山茱萸10 g、石斛20 g、白芍15 g、早莲草15 g、女贞子10 g、鸡血藤30 g、巴戟天10 g、鸡内金10 g。水煎,1剂/d。观察12周后判断疗效。

1.3 疗效观察

疗效判断标准: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分为显效、良效、进步、无效。显效为血小板数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良效为血小板回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 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进步为血小板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无效为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激素减撤反跳判断:观察期间不能继续维持显效、良效、进步,导致激素减撤时间延长(或不能继续减撤者)判为反跳。反跳率=(1-该组未出现反跳的人数/该组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血清中存在免疫性抗体,使血小板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血小板数量减少,巨核细胞也受抗体的影响而发生量和质的改变。糖皮质激素用于ITP的治疗,可以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形成,减轻抗原抗体反应,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有较多副作用,且减量过程中易于反跳复发,远期疗效不理想。

中医认为ITP属中医“紫斑”“肌衄”“血证”等病范畴,临床有热盛迫血、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瘀血阻络等证型,本次观察的均为初诊患者,以血热及阴虚常见。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往往出现口渴欲饮,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心烦多梦,盗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或有裂纹,剥脱,脉弦细或细数等阴虚火旺的证候。激素的长期应用,使患者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受抑制。因此在激素的减撤阶段,患者可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疲乏无力,头昏耳鸣等肾气不足的表现。根据以上临床特点,我们确立滋阴益肾的治疗方法。方中取熟地、首乌、黄精为君药,补阴益肾,填精养血;石斛滋阴除热,旱莲草、女贞子既能滋阴清热,又有凉血止血之功,共为臣药;鸡血藤为补中寓行,补血行血为佐药;巴戟天补肾助阳、山茱萸既能补精,又可助阳,二药温而不燥,于大剂滋阴药中无伤阴化火之弊,共为佐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再佐以鸡内金运脾消食,防诸药滋腻碍脾。诸药同用,切中患者激素减撤时之病机,共奏滋阴益肾、清热凉血之功。

中药防治激素副作用由来已久,本次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发现治疗组治疗后反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明确应用滋阴益肾法可以稳定ITP患者激素减撤时血小板数,减少反跳复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根据文献推测,滋阴益肾法防治反跳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2-4]:

①补益药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增加血小板生成,如熟地、首乌、鸡血藤、巴戟天等;②熟地黄、旱莲草、女贞子等养阴清热中药具有改善血小板功能,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且具有止血作用;③补益中药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及血小板抗体生成的机会;④温补肾阳药巴戟天、山萸肉、熟地可以起到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并拮抗激素减撤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4.

[2]薛志忠,周永明,何伟,等.生血灵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止血机制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0):19-20.

[3]俞亚琴,孙伟正,孙凤,等.补肾化瘀解毒方药对ITP患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影响的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4):1.

[4]范颖,马骥,陶淑春.紫癜颗粒ITP模型小鼠血小板、T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4):39.

(收稿日期:2007-05-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荨麻疹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下一篇:乌头汤治疗痹证138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