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经验分享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和作用

时间:2022-05-18 12:28:16

浅谈游戏经验分享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和作用

摘 要:游戏分享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讲述、讨论和分享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或碰到的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作为游戏的延伸和拓展,游戏分享不仅是游戏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幼儿;游戏经验;分享;价值;作用

游戏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活动内容,在游戏分享中,幼儿围绕自己的“游戏故事”展开讲述、讨论,比如,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遇到了什么困难,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等等。教师则通过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新感受、新发现、新经验等,并经过适当的点拨、纠正和引导,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幼儿来说,游戏分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游戏分享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强调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获得新经验和新发展。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以观察,而通过游戏分享,让幼儿围绕自己的“游戏故事”进行讲述、讨论,则能很好地弥补教师观察不足的缺憾。游戏分享常常会再现游戏情景,从而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入地把握幼儿的游戏状况,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其中包括:幼儿游戏的进展情况如何,游戏材料和游戏主题的适宜性如何,接下来需要在哪方面作出调整,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游戏中幼儿有什么新的需求,幼儿哪方面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等等。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游戏分享中,扮演箱包店售货员的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用“推销”方式卖包的经验,教师意识到大部分幼儿对于“推销”这个概念不甚理解,于是有意识地和“箱包店”的“售货员”现场演示“推销”的过程,以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推销,从而将个别幼儿的经验提升为全班幼儿的经验。

二、游戏分享是评估幼儿发展状况的有效方式

游戏分享体现的是过程性评价,它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语言表达能力、前书写意识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而不是评判游戏中哪个幼儿表现好,哪个幼儿不懂得谦让、违反纪律等。

在游戏分享过程中,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能力、经验和需要,教师可以据此真实地了解幼儿“在哪儿”,还可以“往哪儿去”,即幼儿的现有经验水平如何,通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还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如何;幼儿哪些常规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幼儿比较活跃,哪些幼儿不太爱参与,等等。基于这些观察作出的评估是自然的、综合性的、过程性的、关注个体差异的、发展性的,是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倡导的评估原则相契合的。

三、游戏分享是蕴含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

游戏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故事分享本身即是符合幼儿兴趣、立足于解决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致力于提高幼儿经验水平且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活动性课程。如果教师能敏感地捕捉到幼儿游戏分享中有价值的内容,就能生成符合幼儿需要且蕴含教师教育意图的课程。比如,针对幼儿讨论时七嘴八舌的状况,教师可通过“你听到刚刚小朋友说的什么了吗”等提问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倾听;针对幼儿游戏中“小银行”人多太乱的问题,教师可生成公共场所如何排队的讨论,等等。这些在游戏分享中生成的活动既是对幼儿游戏情况的回顾、总结,也是幼儿新的学习的开始。

四、游戏分享是幼儿发展的良好契机

维果茨基说过,“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作为游戏有机组成部分的分享环节同样创造着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分享中,幼儿自由演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游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用“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开心”这样的师幼对白可以简单概括的,而是需要幼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徐徐展开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习表达自己,也学习倾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及建议;学习分工与合作,也学习妥协与让步。在讨论中,幼儿可真实地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只有一种,当语言表达不清楚时,他们自然会萌发绘画、书写的欲望。

同时,对幼儿来说,游戏分享也是一个经验分享的过程。幼儿选择的游戏区域不同,经历的“游戏故事”不同,因此所获得的具体经验也是有差异的,如玩“娃娃家”的幼儿获得了如何照顾宝宝的经验,玩“小商店”的幼儿对如何摆放和收拾物品有更深的体会,而“医生”则对如何预防感冒讲得头头是道……即使是玩同一个游戏主题的幼儿,他们获得的经验也是不同的。然而,通过游戏分享,幼儿的个别经验可以很好地转变为幼儿集体的经验,他们可以共同发展和成长。

需要强调的是,游戏分享虽然蕴含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但是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分享时,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否则很容易失去应有的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在游戏分享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享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的作用在于“穿针引线”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讲述的主体,是经验分享的“专家”,也是有能力的“问题解决者”。教师应以儿童为本,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并给予幼儿充分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为幼儿的自我发展提供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为”。教师在游戏分享中更多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个别的、未经筛选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筛选和取舍,必要时还需要教师调动幼儿园、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撑,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鹰架”。

2.分享的内容来自幼儿,切忌“贪多嚼不烂”

游戏分享的内容只有来自幼儿,幼儿才会有更切身的体会,在分享中才会更有话可说、更有兴趣进行讨论、更有动力去探究……也就是说,分享的内容应该是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所“生成的”,而非教师“预成的”。当然,对于游戏中存在的幼儿并未觉察到的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教师也有必要提出来和幼儿讨论。

另外,一次游戏分享一般宜选择一至两个主题,因为分享时间有限,幼儿的精力、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也有限,如果分享时间过长、内容过多,反而事倍功半。虽然一次只分享一两个主题,但贵在坚持,经过日积月累,幼儿的经验、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

3.分享的形式灵活多样,避免“始终如一”

游戏分享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师幼对话、幼儿小组讨论、幼儿实际操作,也可以是幼儿运用绘画等表征手段加以表现,甚至可以是正反方辩论。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尊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特点,采取更易于幼儿理解的、更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分享形式。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分享形式与分享主题之间的适宜性,尽可能避免使用“始终如一”的分享形式。比如,针对包扎伤口的问题,就适合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针对建构区经验分享的话题,则适合采用幼儿讲述再加参观欣赏的方式;针对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则采用师幼对话的方式可能更适宜。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高校“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课程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