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术型硕士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4-01 01:15:37

影响学术型硕士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项目是基于实践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调研报告,向湖北7所高校的学术型研究生投放调查问卷来为找出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并进行调查分析。其目的是探查学术型硕士的科研能力提高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学为例,了解当前研究生教学与奖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华中地区学术型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推动华中地区研究生教育的进步与扩展。

关键词:学术型硕士;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203-04

1 研究的核心问题

1.1 关于学术型硕士基本概念的厘定

通过厘清创新、创新能力、学术型硕士科研创新能力等概念,以利于调研对象、调研样本的确定,便于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那么创新能力就是衡量创新的实践能力。而学术型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就是学术型硕士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利用这些知识,来取得新的学术成果的能力。衡量研究生这种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更好的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1.2 基于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科研项目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导师必须通过科研项目申报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研究课题,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在研究中,通过获取资料阅读资料对学科发展前沿某一专题有较深入的了解,锻炼学生“勤于 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研究如何使学生淡化一些功利的因素和社会负面压力的影响,专注于科学研究。

1.3 关于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分析和研究教育机制、课程创新、培养条件、师资建设、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培养模式等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4 构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指标体系研究

评价科研创新能力主要是对科研产出的评价,包括研究生数量,校级省级创新课题数量等指标。通过调查分析,分析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应对措施。

由以上的研究基本内容可以看出,本次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围绕着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展开研究,既要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特点要求进行有效的区分,又要分析出学术型硕士的创新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最终建立学术型硕士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并重的相关的培养机制,对现有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机制进行一个有效的优化。而影响的主要因素,我们需要借助于调研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分析。

2 对当前学术型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华中7所教育部属高校经管学院研究生部作为调查范围,以研究生部的学术型硕士作为调查对象,以确保问卷的准确性。本研究不以学校间的个体区别作为考虑因素,所以在考虑问卷结果时,以实际情况和实际回收作为唯一的考察权衡。

本研究发出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0份,回收率达到93%。对于问卷结果,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分析进行有效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的,学术型研究生的数量分布情况,研一学生共25人,研二学生共156人,研三学生99人,分别占总调研人数的,由于学术型硕士主要学术成果主要在研二与研三期间产生,所以这个人数分布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本次结果将分为总人数样本分布和分年级人数样本分布。将问题归类分研究激励、导师影响、课堂形式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1)问卷问题1:“你认为研究生创新项目对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帮助大吗?”,2:“你觉得学校现有的科研经费力度支持是否充足?”,3:“你认为什么样的动机最可以促使你完成一篇论文?”这三个问题是针对研究激励对学术型硕士的影响展开的问题。在280人次中,146人次认为创新项目对科研能力帮助较大,126人次认为有一定帮助,仅8人次认为帮助较少;由此可见学术型硕士对于研究生创新项目的作用是普遍认可的。在280人次中,58人次认为科研经费充足,97人次认为经费一般,125人次认为经费不充足;由此可见学术型硕士普遍对学校的科研资金经费的2投入认为并不充足或者不够充足。在280人次中,67人次认为项目要求,89人次认为奖学金驱动,124人次认为毕业要求;项目要求,奖学金驱动都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的重要激励,而毕业要求则是强制措施,强制措施对于创新能力有强制驱动性。

(2)问卷问题4:“你已经在期刊上发了多少文章?”,5:“你完成一篇论文的时间大概是多少?”,6:“你觉得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论文完成数量挂钩吗?”以上三个问题是针对于学术型硕士的论文完成情况的考察。在280人次中,114人次没有在期刊上发表文章,138人次发表1~2篇文章,28人次发表2篇以上的文章(在这里不具体区别文章发表期刊水平的区别);学术型硕士在当前的激励条件下约有59.2%的硕士会在硕士期间发表文章,表明了学术型硕士对于学术科研能力的主动性。

(3)问卷问题8“你认为导师最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9“你认为什么样的导师制形式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以上两个问题是探讨导师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对于导师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指导研究生,在总280人次中,有145人次选择参与导师项目,56人次选择导师定期检查研究成果,79人次选择导师辅导论文;由此也说明了研究生对于科研项目机会的渴望参与性,希望导师在指导时可以更多的给予机会。

在外因激励首先是有科研奖金的激励。研究生由于年龄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不需要向父母索取大量的生活费,仅靠补助资金,不足以完全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通过科研能力获取一定的激励奖金,满足研究生自身的需求,从而可以明显促进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学校在设定科研奖学金时,一方面需要提高科研奖金的金额力度,以往的科研奖金力度偏低,这与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关。科研成果的完成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和经费激励,加大研究生科研经费投入,有效提高科研奖金力度可以更好的实现科研成果的完成。另一方面增加科研的奖项,分批次的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科研奖金。科研奖项的设立可以针对科研创新的不同方面来分别设立,目的也是调动更多的研究生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让他们认识到科研成果与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有付出就会有收货。

4.4 完善现有的导师制

在国内普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在于导师制,研究生本身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制形式。就目前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特别的紧密,这个取决于导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度和学生对导师的主动性联系,没有确切的学术科研成果压力与现行的导师制度挂钩。如果将现行的导师制与研究生的平时学术科研成果相联系,学术型硕士的科研成果对于导师本身的绩效考核有关联,那么导师对于学术型硕士的科研成果激励必然是有着更深刻的影响作用。

4.5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当今中国与各个国家联系越来越紧密。外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比中国早,发展水平也较高,发展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近年来,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外合作。既有国际联合办学的形式,也有从国外引进海归学者讲学,但是学生实际参与的对外交流合作还是比较少。除开“985”高校外,“211工程”院校的对外交流机会非常的少,申请难度也比较大,这与研究生资金投入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各高校如果能切实让学术型硕士感受更多对外交流的机会与成果,那么对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切实可行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学义.基于学术型硕士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8).

[2]莫洪宪.创新型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法学杂志,2013(1).

[3]霍 晶,葛 岩.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4]任桓熠,李侣娟.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从导师和研究生的角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3(6).

[5]肖幼安.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6]安东平.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7]曹慧F.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8]刘燕清,陈 德.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

[9]李伟民,何 伟.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径[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10]裴江红,唐川林,何国旗,等.科学研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 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

[11]洁.创新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

[12]石 倩.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高校实验室安全与学生认知情况的现况分析 下一篇: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