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数据中心结构设计

时间:2022-05-18 05:54:00

钢结构数据中心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某IDC数据中心大楼的基础设计和上部钢结构设计,着重介绍了地基基础选型和上部结构概念设计。可供设计人员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构体系 钢结构 地基基础方案

1、工程概况

本IDC数据中心位于河北省,IDC标准机架数量不小于3200架。大楼总建筑面积32866.24m2,其中:地上面积32082.90 m2,地下面积783.34 m2。数据中心长135m,宽78.20m,地上四层,地下局部一层。结构抗震设防分类:重点设防类(乙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结构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合理使用年限为 50年。建筑平面布局采用4个对称的IDC机房模组(1段―4段),每段标准柱网8.4×8.4m。中心为5段,平面呈“工”字形,标准柱网7.7×11.2m。各段楼层高度相同。首层层高8.15m,二、三层6.4m,顶层5.2m。建筑物总高27.55m。平面详见下图。

图1-1 标准层平面

1 上部结构体系

1.1 结构抗震缝的设置

本工程平面呈“工”字形,四个角(1段―4段)为IDC机房的标准模组,荷载较大,还有夹层和错层等;中间5段主要为共享大厅和办公室之类的附属用房,结构形式相对简单,荷载较轻。由于平面四边都有较大的凹入,因此属于平面不规则体系。而且建筑物两方向均超长,需要做结构处理。

在与建筑、工艺设备等相关专业协商后,确定在5段与1段―4段IDC机房之间设置抗震缝。设缝以后,1段―4段标准模组楼板局部突出的尺寸为该方向结构总尺寸的24%;5段共享大厅楼板局部突出的尺寸为该方向结构总尺寸的26%,均未超出规范规定的平面不规则的限值,属于规则结构体系。平面布局较合理,即简化了结构体系,又满足了建筑和机房的功能需求。

1.2 地上结构体系设计

本工程(1段―4段)IDC机房标准模组平面呈“L”形,每个模组只在角部和最边跨是公共区域,中间大部分均为IDC机房及配套电力室电池室。而且,标准层与一层的房间布局刚好错开,一层有墙的位置,标准层恰好没有;而标准层有墙的位置,一层又恰好是房间。即使是外墙处,也因为首层设有通廊、设备进出口和油机进排风洞口而没有较完整的墙段,更没有与之垂直相交的墙段了。因此由于建筑平面布局和工艺要求的特点,使本结构很难找到做剪力墙的位置,所以本结构考虑框架结构体系。

工程设计初期对比了三种框架结构形式,分别是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劲性钢筋混凝土框架;带斜支撑的钢框架体系。

首先是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该体系的优点是工程经验成熟,被现在绝大多数电信机房楼所采用,施工简单,容易满足工艺需求。但是本工程层高较高,跨度较大,特别是5段大厅柱距11.2m。经过初步核算,框架柱需要1000x1000mm,框架梁尺寸400x800mm(宽x高)。结构基本参数符合规范要求。但由于IDC机架为列向布置,框架柱尺寸过大对于机架排列影响较大,出柜率较低。主框架梁较高,减小了机房净空,给各类电缆走线架以及各种管线的排列造成了不便。另外混凝土结构养护周期较长,工期较长,初步估算地上部分结构工期大概需要5-6个月左右。

其次是劲性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经过初步核算,框架柱需要800x800mm,内加“十”字型钢500x300x20x20,框架梁高400x700mm(宽x高),内加“工”型钢400x200x20x20。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77s,结构总重量25512吨,X向层间位移角1/558,Y向层间位移角1/544,最小剪重比4.56%。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是,劲性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较大,梁柱节点构造复杂,对施工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国内通信机房楼采用的也不是很多,工程经验较少。这种体系虽然减小了混凝土用量和梁柱截面,但是却增加了结构自重,延长了工期,增加了结构造价。与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相比都没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是带钢支撑的钢结构框架体系。构布置详见下图。

图2-1 模组钢结构体系布置图

结构采用钢框架,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为了抵抗地震力、风力等水平力作用,有效减小钢柱尺寸,减少用钢量,在外墙正中间的一跨布置了四组钢斜支撑,相当于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中的剪力墙。这样即不影响机房内大空间的使用,又有效的减小了钢柱截面。经过初步核算,框架柱需要650x650mm,斜支撑处框架柱800x800mm,主框架梁高350x800mm(宽x高),结构总用钢量吨5600t。周期、位移、剪重比等计算结构详见下表。

图2-2 第一周期(X向平动)

标准模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振动周期如下(取前10个周期)

表2-1 标准模组动力特性

模态号 周期 TRAN-X TRAN-Y ROTN-Z

(sec) 质量(%) 合计(%) 质量(%) 合计(%) 质量(%) 合计(%)

1 1.066 78.205 78.205 0.002 0.002 0.086 0.086

2 0.867 0.005 78.210 79.462 79.464 0.445 0.531

3 0.654 0.193 78.403 0.526 79.990 71.990 72.521

4 0.382 0.001 78.404 0.003 79.994 0.001 72.522

5 0.362 0.029 78.433 0.018 80.011 0.008 72.530

6 0.357 0.023 78.456 0.000 80.011 0.000 72.530

7 0.346 10.169 88.625 0.000 80.011 0.632 73.162

8 0.345 5.147 93.772 0.056 80.067 0.340 73.502

9 0.339 0.173 93.945 1.495 81.563 0.114 73.616

10 0.324 0.004 93.949 13.194 94.756 0.263 73.879

标准模组在X、Y向地震力作用下的结构层间最大位移角分别为1/534、1/614,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1/300)。各层X、Y方向的最小剪重比分别为8.5%、10.1%。

计算结果表明,钢结构各项数据均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而且周期、层间位移角等抗震性能参数与混凝土结构相仿。楼板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开洞和布置吊挂等,为充分利用材料特性,在次梁设计时,考虑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作用的压型钢板组合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梁高与壁厚,节约钢材用量,并提供了工艺要求的足够净高。

钢结构体系也有一些缺点,如工程经验较少,施工要求高,造价较高,二次结构较难处理等。但是考虑到虽然钢结构的通讯机房楼在国内经验较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普通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的已经越来越多了,钢结构施工难度已经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当地钢构件加工厂家也比较多,厚钢板、钢柱、钢梁等建材也比较容易采购,质量也有保证。另外钢结构施工周期较短,节省了混凝土梁柱的养护周期。因此虽然造价较高,但是综合时间成本等因素,采用钢结构也比较合理。另外现行规范中对于钢结构的温度区段长度、最大层间位移角等要求都比混凝土结构的宽松,因此比较容易满足。综上所述,本工程最终采用了带支撑的钢框架体系。

2 地基基础结构设计

2.1 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地基勘探报告,拟建场地属河流冲湖积平原区,场地原为耕地,地势较平坦。±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14.11m。电缆夹层标高-2.2m,地下设备管廊层标高-4.0m。基础要求不设缝。

天然地层属第四系全新统(Q4)河流冲积夹湖积地层~上更新统(Q3)河流冲积地层,土质以素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细中砂、中砂互层为主。属于Ⅲ类场地土。

场地勘察深度内有一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7.80~7.90m,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等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2.2 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由于上部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敏感,地下室面积较小,因此基础形式计划采用刚度较大的基础形式,如筏板基础或柱下双向条形基础。为了抵消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设置3条后浇带。并在混凝土结构完工后60天以后浇筑,适当加强后浇带处的钢筋。

本工程场地地基为不均匀的中软场地土,软弱下卧夹层较多,地基承载力较低(持力层为粘土fak=90kPa),且每层厚度较薄,不宜采用天然地基,初步计划采用桩基础或CFG桩复合地基。

因此根据上部结构的布置、功能要求,结合地基土情况,我们以一个模组为例,对比了以下三种地基基础形式。

(1)柱下双向条形基础+桩基础

初步估算桩长31m,单桩承载力4848kN。每个模组约需要188根桩。条形基础和桩综合造价约3500元/M2。桩基施工时间大约30天左右。

(2)柱下双向条形基础+CFG桩复合地基

初步估算CFG桩桩直径410mm,X向间距1.200m,Y向间距1.200m,桩长13.8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10kN。条形基础与地基处理综合造价2029.5元/m3,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时间约30天左右。

(3)筏板基础+CFG桩复合地基

初步估算CFG桩桩直径410mm,X向间距1.200m,Y向间距1.200m,桩长13.8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10kN。筏板基础与地基处理综合造价2300元/m3,地基处理时间约30天左右。

由于持力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较低,虽然经过深宽修正,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依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另外地下室面积只占总面积的35%左右,做整体筏板过于浪费,因此方案3不合理。方案1与方案2比较造价较高,经济型较差。因此本工程选用了方案2。

实际工程中,共做CFG桩4275根,桩长13.8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83.8(kPa),总沉降量32.34mm,满足机房的使用要求。

4、结束语

我国采用钢结构作为通讯机房楼的例子还不是很多,通过本工程的实践表明,钢结构同样可以达到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效果,而在大跨度,大层高,重荷载,且无法设置剪力墙的情况下,钢结构的优势就更加突出了。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 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地基勘探报告(详细勘察)。

上一篇:浅谈建筑幕墙封边设计及防火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