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师的阅读与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时间:2022-05-18 01:08:15

谈语文教师的阅读与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摘要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只有终身阅读,才能充实自我,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对学生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写作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师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深感阅读对于教师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自己没有“一缸水”,哪来学生的“一碗水”?“最是书香能致远,腹中有书气自华”!教师只有终身阅读,不断充实自我,才能厚积薄发,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对学生更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写作和创新能力。

1 厚积薄发,让阅读成为教师不断充实自我的精神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在于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进行知识积累,不断充实自我。因此,每一位教师自身都要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1.1阅读必须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秀的作品和深奥的文章是需要用心去研读、咀嚼、品味的。近些年来,真正能持之以恒、躲进一隅,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是越来越少。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要始终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耐得住寂寞,安于清贫,乐于苦读,甘为人梯。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要有真情实感,更要有真才实学。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阅读原著和经典。

1.2阅读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不但要成为语文教育的“专”家,还要成为尽可能通晓各科知识的“杂”家。一个知识面不广的老师,是很难给学生以学问和人格上的感召力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不断地通过阅读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个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育人到老,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和神圣职责。

2 言传身教,让阅读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部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是阅读、体验、感悟和积累,让学生经常与高品位的作品直接对话,养成高品位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素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言传身教,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一个人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抓好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的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只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满足课堂所得,很想了解更多的各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培养和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一方面要用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现身说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强烈的阅读欲望;一方面从自己的阅读感悟中,把思想内容健康、浅显易懂的最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个性的作品推荐给学生。

2.2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热情

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绝不能因乏人管理或担心图书缺损而让大量的学生读物束之高阁。也可充分利用学生家庭为其购买的书籍,进行相互传阅。要培养他们爱惜书本、团结协作精神,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后感交流和知识竞赛,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从游戏机和电视上转移到书本上来。

2.3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往往认为,只有提高语文知识、写作能力和考试成绩的书才值得一读,这是十分片面的。应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让学生更多地阅读包括长篇文学名著在内的大量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尽可能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让学生形成较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阅读作品要适合不同年龄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低年级儿童应选择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情节简单的读物,最好是带拼音的看图读物;中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阅读文史、地理以及自然、科学和科学家、英雄人物等的传记等书籍;高年级学生可分类指导,因人而异,尽可能让他们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

2.4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

课外读物丰富多彩,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既要让他们把课内掌握的读书方法灵活运用,还要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不仅爱读,还要会读,读得更好,更有效果。教师要结合自己的读书方法,特别是把名人、大师的读书经验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读书,熟练掌握精读、细读、浏览或略读的技巧。

3 学以致用,让阅读成为学生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1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知识积累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和训练,“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知识积累的习惯,学会做笔记,抄录妙词佳句,剪贴精美语段和优秀文章,建立自己的“材料库”,为日后的习作做准备。这样通过日积月累,自然潜移默化,日见成效。笔者也经常将自己多年来摘录的几十本笔记和剪报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体味积累所带来的终身受用的乐趣。

3.2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以达到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勤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但有不少学生读了很多文章后仍写不好作文。针对读写脱节的现象,多年来,笔者总是注重言传身教,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先自做一遍,再与学生一起探讨写作的方法,与他们一同分享写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或是现身说法,耐心讲评,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优劣,提高其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或小中见大。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和高年级的写人物、写活动、写事件,进行具体指导,让他们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和创作上的升华,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快乐和真谛。

3.3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创新能力

阅读的目的在于运用,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就必须让他们通过阅读培养创新精神。疑是知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阅读时大胆存疑释疑,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理解他们的质疑,更要相信他们的创新潜能,鼓励他们各抒己见,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样长期的熏陶和积累,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体验创新的无穷乐趣,成长为创新人才,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装饰绘画在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注职场女性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