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想说爱也可以

时间:2022-05-17 09:59:22

语文,想说爱也可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七年级的语文学困生,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是他们战胜懈怠、坚持初中语文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有力保障。

在一年多的七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中,我站稳课内课外两大阵地,在改善学困生“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上双管齐下,开展了心理情感教育活动、结对帮扶、知识补漏、课堂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实践。实践告诉我们:因为受学困生在校总时间的控制和兼顾各学科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要提高学困生转化效率,必须以课堂为学科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是我转化学困生的着力点,现就这方面小结做法和认识。

一、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困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在升入初中的第一年没有产生对语文的兴趣,那么他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基本上会持续整个初中阶段。因此,我设法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导语,引入激趣。

一节刚开始时,学困生都有一份对未知的好奇和期待,我抓住这一契机,用巧妙的导入语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导语的内容、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灵活设计,种类丰富:讲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播一首歌曲、展示几张图片、放一段视频、来几句声情并茂的朗诵或设置悬念……

例如七(上)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想去么?有一位生长在大山里的作家,他童年的时候有一个梦想——看见大海,长大后他仍然不停地追寻这个梦想,二十多年后,这位作家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到底是一片怎样的海?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这一导入语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没见过海、对海有好奇心的心理,故设悬念,给海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激发学生进入课文探究答案。

新颖有趣、切合学生兴趣需要、思维特点的导入,能激发学困生对新知的探索,把他们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他们对语文的喜爱。

2.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情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境地。如果让学生置身其间,就会引起学生喜怒哀乐等情绪,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情景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渲染出具体、形象、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感知和探究知识。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生活性、形象性、情感性、针对性等特点。创设情境的途径包括借助图片、影像等现代媒体呈现视听情境,运用表情朗读创设语言活动情境,通过学生表演等方法创设活动情境,等等。

学困生最怕写作文,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如七(上)第三单元作文课,我布置作文《我爱我家》,之前自己先写文章,把自己有时工作劳累一天回到家还要忙着做家务,对儿子就爱理不理甚至乱发脾气等细节一一描绘出来。在学生进入情境中时,我乘机分析道:虽然这样的事只是偶尔发生,但面对儿子委屈的目光,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要学会爱家人。爱家人不能自私,而是要我们学会替别人着想。课堂上学生很快从自身出发表达对“我爱我家”的见解,连三四个学困生也纷纷发言。我进一步提示: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呢?请把它写下来。这样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写作文,写起来有依据,自然顺手多了。

又如教学七(下)第四单元《安塞腰鼓》《观舞记》,学生对黄土高原“腰鼓文化”、印度舞文化的理解有很大困难,因为他们对安塞腰鼓表演、印度舞很陌生,光读文章中的描述句,学生会有一知半解的感觉,特别是学困生,把语言还原成画面的能力差,不管教师用文字描述得怎样精确、动情,他们还是稀里糊涂。此时,只有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播放一些有关腰鼓和黄土高原民情风俗的影片、印度舞表演的视频或是制作有关的幻灯片,让学生置身于表演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多感官,感受表演的特点和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最后把视听影像和语言文字相对照,对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的学习就化难为易了。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较远或难以想象的事物。

3.丰富形式,提高兴趣。

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困生失去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感,为了让学困生对课堂保持长久热情,我尝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七上第一单元是诗歌,我组织了诗歌朗诵会;第三单元学习“感受自然”主题的文章,我们进行了一次远足,和大自然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后来学《木兰诗》,我们观看同名电影比较分析;学《皇帝的新装》,我们排演了课本剧;学科普文,我们试着做实验;学词语,我们搞接龙比赛;学成语,我们猜过谜语;读字音,我们练习过绕口令;口语课,我们开展过辩论会;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我们开展了“话成长”沙龙活动……

4.谋划结语,传扬兴趣。

经验表明:学困生在一节课将要结束(大约五分钟)时,注意力基本不能集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精心设计结尾,或妙语总结深化或用拓展延伸性的结尾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从广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结尾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终止和教学活动的完结,恰恰相反,它应该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学习活动的延伸。如学完蒲松龄的《狼》(七下第六单元),我这样设计结尾:本文中的狼贪婪、凶残、狡诈,最终免不了双双毙命的下场,留给人类笑资。那么,狼扮演的都是这种反面角色么?请同学们阅读《评价手册》《文言文阅读全解》上同是蒲松龄笔下的两则狼的故事,一定会有意外的发现。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他们的视野必将更开阔。

观察和调查发现,当我谋划的精彩课堂结尾出现时,不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正在画着省略号。

二、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困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成功是促进学困生改变语文学习状态,坚持前行的内在动力。针对学困生的知识、技能现状,我实施了分层递进教学:在课堂教学、作业要求、评价等步骤中体现不同层次。

1.分层递进教学。

(1)合理分层

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对所任教班级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检查,并向学生提出了分层递进的教学设想。接着,我就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综合考虑学生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个体性差异,把全班学生按上中下分成A、B、C三组。为达到帮、教目的,把B组一分为二,让A组和B组的中下合为一组,C组和B的中上合为一组,分别坐在一起,自然,学困生都分在C组。

当然,学生所在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分层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语文水平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时,对每个学生重新评估并合理调整,重新定层次。

(2)实施教学

备课时我对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均考虑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A、B级学生。

教学中我把“面向全体”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或分或合。受小学经历过的课堂形式启发,我尝试了“复式”教学:在一堂课的某一时段,我对A、B级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安排C级学生做基本的巩固练习,或者安排A、B级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练习,针对C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再作讲解。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带来“引路式”教学启发:在开发智力、训练思维的过程中,为C级学生达标“引路”,即通过把大题分解,化难为易,循循诱导,引着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让他们获得战胜难题的成就感。

(3)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强调“三分”:一是分层布置。如C级学生仅限于完成基础积累题、课文后的必做题,而A、B级学生则需完成选做题和补充的思考题。二是分层帮扶。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A、B级学生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督促、辅导C级学生。三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侧重A、C级,对部分C级学生采取面批。

(4)分层评价

为了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我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施有区别的评价:

对C类学生,主要采取鼓励性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采取综合性评价,不仅仅以近期显性的效果和单一的语文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是从学习习惯、态度、情感、近来阅读量和参加语文活动的表现诸方面,采取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要提高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效,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及时反馈,强化堂堂反馈矫正、课课过关、单元达标等检测辅导措施,建立并完善作业检查制度;二是辅导学困生转化是分层递进阅读教学最关键的一环,要切实落实好质量目标和辅导时间。

2.作文分层训练。

我所面对的17名学困生对写作持畏惧、抵触的态度,他们语言基本功底差,错别字多,常常词不达意,句子不通,标点符号使用意识和能力差,内容单薄,四十五分钟基本上写不出不少于四百五十字的文章。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提出了相对较低的要求。

(1)确定目标

根据七年级作文教学重点和学生的作文现状,我确定了整体的训练目标:记好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写简单的散文,确定三个阶段的作文训练目标。第一阶段(2011.11—2012.1):①写出来,尽量把句子里通顺;②基本会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③充实内容,字数不少于450。第二阶段(2012.1—2012.4):①中心明确,材料和中心一致;②适当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③字数不少于500。第三阶段(2012.4—2012.6):①学习审题立意;②正确处理详略;③学习一些基本的作文技法,主要有开好头、结好尾、点题。

每一阶段的训练中,先分解训练:每次习作确定一到两个要求,批改中达到既定要求即给予高分,然后让他们综合要求完成一篇习作,作为一个阶段的成果展示,对优秀者即时表扬。这种阶梯式的作文练习,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困生的成功感。

(2)指导方法

教学中我加强了辅导,重在降低写作难度,夯实基础。并探索了一些方法,如指导他们把写出来的句子读两遍,然后把句子理通;采取列提纲的方法指导他们选材;通过片段作文指导他们进行生动的描写。每次辅导时,我都给他们指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先扶着他们走,必要时给他们援引一些例文进行模仿,或改变局部,换个相似的例子,等等,让他们摸着石头过河。

(3)创新批改

在作文的批改上,我一方面重视常规批阅,对学困生更侧重面批,当面鼓励和帮助他们解决未处理好的问题,另一方面进行学生互批:这些作文是我事先批阅过但未打分的,目的是让他们在批阅过程中,想一想,同题的作文别人写的为什么要略高一筹,自己的作文问题在哪。发本子时,我一般是把本子名字朝下按座位发放,让学生有种公平感、尊重感,但其实我事先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他们的座位排序的,特别是对学困生本子的发放,我更是做到心中有数,发给他们的是比较规范的好一些的作文,目的是让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

一年多来,我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提高,虽然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欣慰地看到:让学困生说爱上语文也可以。如何激发语文学困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课,我将进一步研究,得出更丰富的答案。

上一篇:《送冰的人来了》的狂欢化色彩及其深刻的蕴意 下一篇:对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