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5-17 07:47:30

高职院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游泳教学面临严峻的问题,是各个体育专项中最落后、困难最多的教学项目,而游泳则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存所必备的生活技能,受到我国广大高职院校师生的喜爱,这与目前的教学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有效提高游泳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改变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游泳教学模式 教师业务水平

1.引言

游泳作为古老的体育活动,同时又是现代社会一种必备的生活技能,受到我国广大高职院校师生的喜爱。目前,国家已推出《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倡导公民积极参加游泳健身活动。然而在高职院校体育中,游泳教学是在各个专项中最落后、困难最多,也是最不乐观的。高职院校学生不会游泳的比例之高令人心惊,又与其受到推崇和喜爱的高比例形成强烈的反差。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摒弃落后的游泳教学观念;必须创新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游泳理论和技术的教学方法;必须选择与游泳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必须放弃现有的以竞技游泳为主的教学内容,推出遵循认知规律的、能缩短教学时数的、让学生快乐和终身受益的教学内容。

2.高职院校游泳教学的现状和困难

游泳是一项在水环境下进行的体育活动,有许多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特点和难点,它依靠自身动作和水的相互作用力在水中进行锻炼。然而在高职院校,会游泳的学生数惊人地低。据不完全统计,不会游泳的学生占75%左右,女生则高达83%,而据不少高职院校所作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又相当推崇游泳,喜爱和想学会游泳的占了大多数。这种极其矛盾的现实折射出高职院校游泳教学的落后。

高职院校游泳教学的落后首先反映了教学观念的落后,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把游泳当作一项竞技体育,而没有从健身体育角度进行教学,更没有向终身体育方向延伸。高职院校游泳教学的落后还表现在教学模式上,游泳教学比其它专项更突出的现象是上课人数多、场地明显不足。学生在水环境中的较大差异,造成教师在教学中顾此失彼,无法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这里还有一个更特殊的问题即师资问题:大约有一半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并不会游泳。多层次的学生群体和明显不足的师资力量,使目前的分班制模式下的游泳课只能成为放任自流的娱乐活动课。因此,研究和探索容易被学生接受、对长期健身锻炼有益的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游泳教学的当务之急。

3.游泳教学模式的探究

在列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各个运动项目中,目前的教学模式对游泳的影响最大,这源于游泳教学的两大限制:其一是师资。即使教师对游泳教学是胜任的,但面对一个班级,从完全不会而且恐水的同学到下过水、兴趣颇高的同学,他必然分身乏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而现实是大部分教师对游泳教学还不能胜任。其二是场地。一个游泳池一般要同时容纳4个以上班级上游泳课,不会游泳的同学早已打乱了班级界限,在浅水挤作一团,教师倘若在岸上根本无法进行教学。而现实是一部分学校还需要租校外游泳池,以至班级数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高职院校的游泳课只能是放任自流的娱乐活动课,也就是所谓“放羊”,游泳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1放弃分班制模式,采用俱乐部模式。

要提高游泳教学效果,首先要改革当前游泳课的教学模式,即放弃分班制,采用体育俱乐部模式。首先,游泳是高职院校体育中学生水平差异最大的一项课程,只有俱乐部模式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兴趣和技术水平自由选择游泳课程和教师,达到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最大的和谐。其次,游泳是高职院校体育中教师教学能力差异最大的一项课程,只有俱乐部模式才能让具备不同教学能力的教师分类执教。对学生是因材施教,对教师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教学能力。

3.2俱乐部采用高级、中级、初级分层次教学模式。

游泳俱乐部能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设立初级、中级、高级或更细化的课程,以适应和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起点和需求。各种课程应详细开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和执教老师,提供学生比较选择。一般来说,初级课程适应完全不会游泳的学生,其目标是学会生存自救和配合他救,学会反蛙泳、仰泳和竞技爬泳、蛙泳中的一种,耐力游距在25M以上。

3.3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时间和教师。

原则上,学生对课程、时间和教师有自主选择权,以利于最大限度匹配其需要。但如游泳是考核课程,为防止个别学生高技低学混分,教师对课程入学水平要作一个鉴别,但也仅此而已。

3.4升降级不作时间限制,考核采用动态和差别标准。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因水平提高或跟不上进度,经老师同意可以随时转换课程,这种调节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有效的学习。同时课程考核采用动态和判别标准,不同课程和不同起点,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优良。

4.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由于游泳项目技术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教师要求更高的业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过硬的技术不仅会予以学生正确的视觉感觉,而且会增加教师教学的权威性;其次教师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只有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游泳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提高。

从学生身心健康及生存所必备的生活技能角度来看,游泳运动无疑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最佳选择之一。因此,高职院校游泳教学的落后现状必须马上得到改变。提高高职院校游泳课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只有体育教师重视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科学、合理、有效地掌握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中大面积培训游泳专项理论、技术和教学法,让所有体育教师都会游泳或至少70%能胜任游泳教学,应是高校体育师资继续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游泳(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宋静敏等.海南大学游泳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1,(1).

[3]李岳进.对普通高校游泳教学的几点思考[J].游泳,200l,(2).

上一篇: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探析 下一篇:跆拳道教学中的精讲与多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