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的责任与使命

时间:2022-05-17 03:41:54

浅谈历史教学的责任与使命

摘 要 严耕望先生(1916-1996)是我国现代史学史上著名的中国中古史研究大家,一生著述颇丰,享誉学林。严先生治史以严谨著称,能将精密的考证与宏观的通识相结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备受史学界推崇。本文以严先生的《治史三书》为切入点,揭示其史学思想与特点,联系笔者研究方向,引入历史教学领域,为当代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严耕望 治史三书 治史思想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History Teaching

——Take Mr. Yan Gengwang's Governance History of Ideological as the Perspective

Abstract Mr. Yan Gengwang (1916-1996) is famous in the history of our modern historians i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research people, life many works, renowned academia.Mr. Yan governance history rigorous known, capable of sophisticated research and macro through sensible combination has its own unique style, highly respected historians. In this paper, Mr. Yan governance history book as a starting point, revealing Historical Thought and features, contact the author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eld of history teaching, provide useful lessons for contemporary history teaching and revelation.

Key words Yan Gengwang; governance history of three books; governance history of thinking; history teaching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教学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项使命。历史学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涵盖丰富各异的课程资源,具备独特鲜明的学科特性。历史教学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严耕望先生认为“为要专精,就必须有相当的博通”,因为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学,其研究的对象既然是人类在过去所发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活动,那么,从事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就不能只停留于关注历史事件本身以及围绕其本身而进行的思考。历史教学同历史研究有着莫大之联系,历史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历史研究的方法可以指导历史教学,历史研究的理念可以提升历史教学的价值。严耕望先生在其《治史三书》中提到历史研究的首要原则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以具体问题为先着,从基本处下功夫。”一言以蔽之即“做细微功夫,修宏大视野”。本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渐次展开,其中涉及严先生的治史思想,可视为笔者从《治史三书》中挖掘适用于历史教学的理念及方法,系统论述历史教学的责任与使命。

笔者认为:历史教学的责任与使命是一种世界观,其方法论即为“做细微功夫,修宏大视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做细微功夫,修宏大视野。”正是历史教学的责任与使命的直接体现。历史教师不能将历史教学仅视为一种谋生手段,这样会严重局限教学思维,摆脱不了“教书匠”的地位。历史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传播学中将信息的传递演绎为:信源编码媒介译码信宿。信宿又可以成为下一个信源,重复以上的传递,以此实现信息的扩散。在课堂上,教师作为传播学意义上的舆论领袖,掌握话语的主动权,通过对知识的甄选和提炼,传递给受众(学生)。这一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虽然凸显,但是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对教师传递的知识有筛选能力,他们会按自己的需要加以吸收利用。所以,历史教学应注重双向互动,这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必须在平日细微功夫上倾注心血,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具体来说,历史教学应着重把握以下三点:(1)讲授历史时切忌一味铺陈材料,应采用分析综合的方式。以中国历史为例,历时长、史事杂、材料篇幅浩佚,但如果对某一时期的知识点加以分析综合、横纵结合对比,在讲授上是可以做到游刃有余的。(2)讲授历史既不能采取平铺直述的方式,又不能就各个时代选讲几个问题,变成不相连贯的专题讲授。严耕望先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着力缩小讲授范围,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3)讲授历史可借助图表表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传播效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应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喧宾夺主,冲淡课堂主题。以上都是“做细微功夫”的内容,是履行历史教学责任与使命的先决条件。

所谓“宏大视野”,笔者认为是多角度、全方位、客观辩证的历史观。这是作为一位研究型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所谓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史学家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基本框架。翦伯赞先生曾说:“史料如野马,史观如缰绳。故上午读史料,下午学史观。”足见历史观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已为学界所广泛认可,文明史观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世界史编写范式,它反对以往“西方中心论”、“欧洲中心论”等世界史编纂体系,其核心观点有两个:一是世界是一个相互交往的有机整体,二是各种文化具有平等的价值和地位。身为历史教师,“修宏大视野”是为树立先进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有效建构,实现“做细微功夫”的升华。

严耕望先生治史虽考证精密,细致入微,但他不为考证所左右,考证不是他最终的目的,他的考证都是为论证提供依据,是建立在宏观通识下的考证。先生把精密的考证与宏观的通识相结合,形成其治史的特色。延伸到教学领域,历史教学的责任与使命则是塑造出“做细微功夫,修宏大视野”的历史教师,藉此培养出肩负传承和宏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才。责任与使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履行,共同完成的。许倬云先生指出严氏之学“既要有棉花针的考证,又要有开山斧的宏观史识,更需要有耐力。”严先生也自称:“盖余为学,即详征史料作深入之研究,又期广被于全面,严密组织,成其系统。深入与广面本难兼顾,而余奋力为之。”对于我们而言,身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将历史教学上升到研究的层面,用为学的态度去教学,汲取前辈学人的治学经验,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

参考文献

[1] 严耕望.治史三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德]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M].上海:三联书店,2006.

[5]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许倬云.九六文录——中国人文探索[M].台北:台湾书店,1998.

[7]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上一篇: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教学谈数学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中亚留学生网络多媒体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