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式

时间:2022-05-17 11:56:04

浅谈《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式

【摘要】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为此,给合《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快乐教学法非常必要。

【关键词】激活,趣味,实践,体验,评价

1教学内容(素材)力求趣味化

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11 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激活学生的认知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启发式教学。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所谓“情境”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我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出示: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帮小兔盖的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景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看边究竟。这样,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进一步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12 重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亲近数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已明确:教材已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了适合他们的表现形式,以使学生对于阅读数学教科书没有枯燥、恐惧感,而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教材已经为我们的教学呈现了图片与启发性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的文字相结合等。充分发挥了图形的直观作用,使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如果能把“静态呈现”变成“动态生成”,那么,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加减混合》一课时,课前我制作了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屏幕出示: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的场面,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7,然后再点击播放,屏幕上出现飞走2只天鹅的场面,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2=5(只),这样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2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实践、体验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

21 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中,我先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判断他们谁高、谁矮。学生一下子就判断出来。紧接着,我又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学生站在前面让大家接着判断谁高、谁矮。这一下学生们可判断不出来了,该怎么办?“比个儿”,一个学生大声说,“大家会比个儿吗?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比一比。”听到指令,学生立刻行动起来了。学生有的……有的……。因此,学生的快乐因子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2 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数》复习整理课时,我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①速算;②我是小医生;③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教学评价要适当,力求多样化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31 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

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诚的热情。如:学生采用自己习惯、擅长的学习方式或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以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

32 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教师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会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

综上所述,可以深深感受到:沉闷、机械化的数学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而《课程标准》倡导的“快乐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添加上“趣味”这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快乐教学”必将代替传统的那种枯燥、单板的教学模式,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上一篇:谈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下一篇:浅谈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