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精做 返璞归真

时间:2022-05-17 08:23:55

[摘要]本文从图书源起和文字载体演变过程来总结文字载体变化规律,分析电子时代中国纸质图书的发展出路――高端精做、返璞归真。

[关键词]图书出版 电子时代 文字载体

[中图分类号]G2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13-01

中国的图书出版活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当今电子出版业的迅速发展为出版业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变革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带来强力的冲击。书籍的出版离不开文字和文字的物质载体,物质载体的形成和变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那么,在电子时代来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位中国纸质图书的出版?笔者试从文字载体发展规律来对这一问题作以粗浅分析。

一、图书的源起与文字载体的演变

我国的书籍最早起于何时至今难以准确定论,但依据《尚书》《史记》等文献记载作为旁证,我国夏代已经出现文献典籍。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不是历史,但却是历史的产物,它启示我们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洛水一代的中原地区。

从考古发掘看,在纸发明以前的文字载体主要有陶器、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与缣帛等。我国最早的陶器,如西安半坡村和甘肃辛店的彩陶,距今已有6000余年。商周时期人们将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使甲骨成为人们较早用作书写的材料。甲骨文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系统成熟文字。同一时期,人们还将文字刻写在钟鼎等青铜器上,这种文字被称为铭文,记载着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石头、玉片上雕刻文字成为一种流行风气,这种文字称为石刻文字。

简册是我国最初较为完整形态的书籍,同时出现的还有版牍,其后陆续出现了帛书、纸张书写本、纸张印刷本等。简册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出版物形式之一,用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经过刮削整治后用毛笔在上面写字,来记录知识和信息。由于简木易得,书写、阅读、存放都比较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延续使用长达一千多年。中国古人在使用简册的同时,也使用薄木板记载文字,一般用于短文和图画,被称为版牍。与此同时,以缣帛为材料的帛书也被古人采用,但缣帛因其贵重而难以广泛使用。

纸张书写本以纸张作为文字载体,这是中国出版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纸的出现不晚于西汉时期,东晋将领桓玄于公元403年称帝后下令以纸代简,标志着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籍载体。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很快传入世界各国,带来了出版物载体划时代的变革。印刷术发明以后,纸张印刷本逐渐替代手写本,成为中国出版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书籍大范围普及、走进大众阅读成为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胶卷、磁带、光盘、电子材料等作为文字载体已经走进人们生活,正在改变和冲击着出版物市场和我们的阅读生活。

二、文字载体的变化规律与电子出版物的特点

文字载体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从陶器、甲骨、钟鼎、玉石,到简牍、缣帛,再到纸张的演变和替代,是一个从少到多、从贵族到平民、适应社会进步、文献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图书产品大众化的普及过程。

文字载体的演变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但是从来不曾完全替代。时至今日,在纸张和电子技术大量普及的今天,在陶器、甲骨、钟鼎、玉石和简牍、缣帛上刻录、书写文字的现象并不曾消失,只是已经变换姿态,以艺术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欣赏品,成为高档消费品甚至奢侈品。而载于这些载体上的文字已经不再承载记录和传播的使命,而是以艺术的形态装点人们的生活。

电子出版物相对于传统出版物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体积小、易保存、复制灵活、成本低廉、版本更新方便、发行方式快捷、信息存储量大、检索便捷、表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等。

任何文字载体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电子出版物也不例外。电子出版物的阅读必须借助计算机或其他专用的阅读设备,要受其时间和空间制约,同时使读者对整个出版物缺乏立体直观的感受。

三、纸质图书的出路是向高端精做发展

尽管电子载体具有快捷、高效、互动、灵活等优势,能够渗透到各种出版物之中,但同时又受其自身的局限性制约,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新技术与传统事物的交融。

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无疑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了强力的冲击,人们甚至开始迷惑,怀疑纸质出版会不会被完全取代。然而,纸质出版物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等。它通过其质感、视觉冲击和装帧设计上的艺术性向人们进行感性传达,日益展示出其优雅的风姿。未来中国纸质图书的出路将是向高端精做发展,即高端的内容品质,严谨的编排制作,精致的装帧设计。纸质图书将不再是速读产品,而是高端精做、返璞归真,通过反复阅读来怡情悦性,带给人们丰富精神享受、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鉴古观今,如今的网络和电子媒介正强力冲击着出版物市场和我们的阅读生活。数字化信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传统出版从出版形态到出版过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就像高科技不能替代青山绿水一样,纸质图书不会淹没于电子海洋中,而是将以其高雅的姿态阔步于文化视野中。

上一篇:从《百家讲坛》看科教类节目的变革 下一篇:人力车夫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