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蕴藏增长动力

时间:2022-05-17 07:57:58

中国经济仍蕴藏增长动力

带给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动力的两翼一是方兴未艾的工业化,二是不断增速的城镇化。

7月24日,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C)成立后的首场“中国经济观察”暨第22次经济报告会格外引人关注。4月,依托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的CMRC,循例报告由国内22家预测机构做出的中国经济第3季度“朗润预测”。

报告会主持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峰宣读朗润预测结果:加权平均后的中国经济第3季度GDP、CPI、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长率以及利率增长率和汇率增长率分别为9.3、3.0、13.5、22.7以及2.26和6.70。藉此对中国宏观经济第3季度的“朗润点评”为:经济增速走低,物价涨势见顶,贸易顺差回升,“两率”波澜不惊。

中国经济增速或将走低似乎成为与会的宏观经济分析专家的共同研判,虽然审视角度和支撑论据各有不同。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认为中国目前实施的结构性紧缩政策,大方向正确,但到目前为止政策出台太过集中,所有政策交织在一起可能出现负面影响,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下行压力。总体来看,目前的增长势头已现弱化现象,预计后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将下降到9.5%及8.7%,增长预期最低出现在明年一二季度。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银行体系与地方融资平台的压力。如果银行不能对这些贷款进行展期,这些地方现金流很快会爆发出压力。他认为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如果房地产市场泡沫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就会非常严重,另一个问题是尽管主板市场估值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但是在中小板、创业板估值水平之高令人震惊。

高善文认为,下半年要着重看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在今年下半年也将出现明显下降,将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此背景下尽管宏观经济政策或有一定程度调整,但对改变经济的整体格局抑或对改变经济增长率基本态势,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最终调整会向新一轮经济周期过渡,但这需较长时间。因此,他认为经济增长在走低基础上,明年也将持续处于调整状态,甚至在未来一两年都处于调整期,为下一轮周期启动蓄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速下降不是由长期趋势明显变化所引起,而由总需求疲软所导致。从短期波动看,现在各方面情况和过去各次宏观调控使得总需求疲软的状况基本一样。经济的总供给面尚未在短期显现较大变化。

在各方专家预期中国经济增速或将走低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刚和欧洲多国央行行长交换意见后归国的陈兴动,虽然预期经济增速或将走低,但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信心来源于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着强劲动力。他预期今年世界经济增速或将在4.5%,而明年则下探到4%左右,美国明年预期经济增速在3%已是中性预期。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进一步降低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增速将尤为引人注目。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增长必须要审慎考虑的问题。

他认为带给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动力的两翼一是方兴未艾的工业化,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不断增速的城镇化,尤其是未来的二三线城市的城镇化过程中,将释放出生生不息的经济发展动力。政策调整方面,中国应着力向保增长倾斜,政策调整不是改变政策方向,而是调整政策执行力度,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不可避免,现在要防止的是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高善文则从周期性行业兴衰轮动的角度去审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他认为,在一个经济周期转换的关键阶段,在即将新兴起的周期性行业提前谋篇布局,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未来商机。他认为中国在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医疗服务等领域,将有望在新一轮周期实现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转换,从而在c这些领域形成新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与主流声音不同,他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却表示了适度谨慎预期。

上一篇:地方金融体系重构面临新机遇 下一篇:发展再制造产业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