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营造初中语文课堂

时间:2022-05-17 06:18:28

浅谈如何有效营造初中语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尊重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学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地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地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总之是三维的。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制定过程中同时落实好重点、难点的突破,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有的问题可以结合图重点讲解,同时运用一些资料加以补充说明,这样既能比较充分地说明问题,同时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精心备课,打有准备之仗

凡事立则预,不立则废。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应该有大量的准备,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学生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情分析,即学生有哪些知识基础、哪些生活经验,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状况,才能把这学生引导进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教师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课堂就不是有效的。同时备课时教师都要精心选题,无论是作业还是练习。教师精心选题还应做到不同题型选题,做到同一类题不要有太多重复,或拿到某些题不进行筛选就整套整套印发给学生做,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就自己的薄弱地方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各科学习成绩。

三、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的全部。但不少教师过分地拘泥于教材,通常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很少更改例题,更谈不上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例题。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客观地认识教材,发挥处理教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般的教学目标已经包含了一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也是依据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教学材料加以组织编排,并且尽可能围绕重点,突出难点。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和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⑴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需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要渗透思想方法?⑵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教学从哪里开始?⑶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什么?只有在回答了上述问题之后,教师才能采用有效的策略,诸如改变课时教学顺序,设计练习甚至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使教材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易被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分层次教学

学生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切实有效地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并且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发展。《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分层教学。因此,我们要树立课程兴趣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教材方面,教师要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合,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切实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五、多媒体教具方面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教学工具也已经走进了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这种教具的运用,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PPT可以给学生一种视觉的呈现,也有声音的展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工具,进行多方位、多通道的呈现和展示。那么,学生接受知识、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就可以更加直接、更动态。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可以说是多个方面、多个通道、多个角度的。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进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感觉和情感。当然,教师应该明白,这只是一种教具、是一种辅助。

总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只有师生心灵不断撞击,才会产生激情的火花;只有师生情感的不断交流,才会激发人性的快乐。课堂教学只有回归到人性、回归到生活才会真正达到有效。教无定法,学无止尽。只有通过我们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