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08 05:43:15

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当前,随着新目标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如何改善教学模式,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主要从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广大教师一直在探讨和思索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注重以新课标为指引,全身心地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实验当中,逐渐摸索出一条有效、适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只有放到适合的情境当中,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牢记知识并能应用。小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到知识,与在书本中学到的间接知识有着根本的区别。学生对在实际情境下学到的知识,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对其中的理论和联系有更透彻的了解,同时,学生会把之前学到的知识、经验同化到当前的新知识当中。而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由于没有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所教授的知识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联系,建构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处于高度的接收知识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发展很快,感知也发展很快,其注意力一般处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变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无意注意仍是主导,因而注意的持久性有待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具体的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形象思维扔占主导地位。给小学生提供实际的问题情境,就是要把握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延长他们的注意时间;给他们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给他们提供抽象思维的支架,让他们的思维顺利进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自身的条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中的图形、文字、声音、视频等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到学生好学、新奇的心理特点,把知识发生的背景、产生的过程用学生喜爱的、可以产生好奇心的情境展示出来,激发他们心中的疑问和猜想,诱导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是要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说,问题情境创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制约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对整个学科的教学成效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的成败、教学目标能够达成、教学效率能够提高,其关键在于教师对主体的引导如何。教师如能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课堂教学就能成功,教学目标就能完成,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就要从学生本身出发包括学生的经验和内在需要,从知识本身出发包括其发生、发展过程,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必要的实物、图形、学具,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动手,去亲身经历这个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探索就是引导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利用相关的资源,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探索、发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探索活动当中,而不只是观察者、旁观者,应及时、恰到好处地激励、点拨。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其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种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去体会科学家们研究知识、创造成果的艰辛和可贵的精神,这样不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珍惜现在的生活,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家。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达到智慧碰撞、共同思维、分享知识和成果的目的,让每位参与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拓宽视野、提高解题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的过程。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做好小组调配与分工:随机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像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学生都要均匀分配;小组内成员的分工还要明确,力求做到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教师要及时了解各组合作的进展情况,搜集相关的精彩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课堂焕发出精彩的生命活力。

合作学习,是要培养学习的交流技能、在交流中迸出思想的火花,激励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探索,交流的环节很重,也是整个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

四、提供应用知识情境,拓展数学思维

学生能够有机会去体验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触动内心的心弦,才能真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学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践去应用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拓展数学思维。

五、检测评价,增强自信

教育心理学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无效的练习。教师要想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训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只布置作业却忘记检查的情况。只练习,没反馈,对学生提高技能是没有益处的。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测,可以用灵活的检测方式,比如,让学生互相检测,然后再抽查等方式。

总之,在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应该是和谐的、有效的,教师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多角度的。只要是那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都可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有心、用心地探索有效的模式,就一定会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育人的目的。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高碑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重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