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有机苹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想法

时间:2022-05-17 04:15:55

我国发展有机苹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想法

1 我国发展有机苹果存在的问题

1.1 对有机苹果的认识不足,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许多苹果主产区已在开展有机苹果认证和生产,有些已经取得中国和欧盟等认证,但大部分地区对有机苹果认识还不很清楚,往往与无公害苹果和绿色苹果生产相混淆,对有机苹果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有机苹果的生产效益认识也很片面,要么认为有机苹果经济效益低,要么认为发展有机苹果会很快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政府对发展有机苹果缺乏明确的扶持政策,各地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苹果发展的比重很少,这些都不利于有机苹果的发展。

1.2 有机标准不够健全,有机认证不够规范

有机果品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消费群体,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其具体执行的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食品法典1999/2001、欧盟标准Eu2092/91,虽然我国也了一些有机果品的行业标准,但我国有机果品执行的标准主要是出口国要求的标准。有机果品的标准集中在生产加工和贮运技术条件方面,无环境和产品质量标准,特别是对环境条件没有像无公害果品及绿色果品那样提出明确的要求。果品的质量安全性高是有机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无法保障果品的安全性,这点不利于有机果品的健康发展。我国有机果品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有机认证不规范,主要原因是认证机构无序,不严格执行标准等。国内现已有几十家有机认证机构,但这些机构良莠不齐,许多机构认证的规范性和掌握的标准还不能与国际接轨,不同的机构和检查员执行标准的差异性也很大,使得有机果品的质量存在差异,市民对有机果品心存疑虑,大范围内尚难以有好的可信度,国内消费群体的形成受到阻碍,同时也给有机果品的生产、销售和出口造成很大影响。

1.3 缺乏规范标准的生产技术

有机苹果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需要一整套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其发展。国内少有专门从事有机苹果研究的科研机构,缺少针对有机苹果理论和生产技术的科研项目与研发,使得有机苹果的整体生产过程缺乏较为成熟的、标准的技术规范,特别是有些关键技术仍处在摸索阶段。最为主要的是病虫害控制技术,在重大病虫害流行时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果实套袋作为有机苹果生产的一项基本技术,仍然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风险。栽培品种的选择问题也较多,既要适应生长环境,还要适合有机栽培,也要市场对路,这就要在长期的生产中摸索总结。另外有机生产主要依赖于自然土壤,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投入,对土壤肥力要求和有机肥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我国大部分果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加之有机肥源严重缺乏,对发展有机苹果极为不利,新的土壤改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生产技术的缺乏大大限制了有机苹果的发展速度。

1.4 出口水平低

我国有机苹果消费市场尚未形成,生产有机苹果主要用于出口。目前我国有机苹果出口水平较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经营管理体制不利于果品出口。我国现行的农业生产管理权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而农产品流通权在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管理权又在贸易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实现果品生产与贸易的一体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果品出口的增长。②出口能力不足。外向型企业数量少,基础设施薄弱,供货能力小,难以满足国际大订单的需求;部分龙头企业走出去不够,境外大型进口商伙伴不多;管理和外贸人才匮乏,对国际贸易规则和操作方法不够了解,影响国际客商与企业直接贸易合作。③流转不通畅。尚未形成鲜果现代物流体系,鲜果出境流转不通畅;内陆省份离港口距离较远,出口苹果需经公路或铁路运至港口再装船外运,运输成本增加。④国外绿色壁垒加剧。北美、欧洲等高端市场是有机苹果消费的主要目标国,但这些国家产品要求高,市场壁垒多,打进去并站稳阵脚需较大气力。

2 我国发展有机苹果的几点想法

2.1 充分认识发展有机苹果的意义,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缝康意识,增强群众对有机苹果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以及在当地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增进消费者对有机苹果的普遍了解,扩大有机苹果的消费市场。有机苹果生产起步比较困难,特别是转换期前后,成本高、回报较少,加之不少适合发展有机苹果的地方位于偏远贫困地区,很容易对有机生产失去信心导致半途而废。政府应针对有机苹果生产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对有机苹果生产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另外各地可根据区位优势、生态条件,抓好区域规划,优先在生态农业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绿色苹果生产基地规划和发展有机苹果,迅速壮大有机苹果产业。

2.2 健全有机标准,规范有机认证

参照国际标准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最新标准,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完善有机果品生产的环境和质量标准,使其更贴合我国实际,更有利于我国有机果品的发展。在有机认证过程中要做到申请、审定、监督程序法制化,规范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统一认证的程序和管理要求。加强对认证市场的监督管理,避免无序竞争和降低认证质量,使认证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全面提高有机果品认证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增强市民对有机果品的可信度。一旦中国消费者信任有机果品,中国将拥有一个庞大的有机果品消费群体,不过目前中国的有机果品消费市场尚未成熟,有机果品生产主要用于出口,必须取得国际认证。为此,地方认证机构要加强与国际认证机构的合作和互认,开通和拓宽我国有机果品打人西方发达国家的渠道;要多方通过国际标准质量认证机构及其机构对我国果品生产直接认证,迅速缩小我国果品在外观、品质及包装、贮运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国内果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另外,申请认证单位在有机生产过程中要如实向审核员介绍基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可弄虚作假。获得国际标准认证许可证后,要严格执行标准程序,以免出现复审不合格和出口果品退货现象。

2.3 加强技术攻关,规范技术标准

设立科研项目和专项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从事有机苹果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对各地现行传统技术精华进行挖掘整理,借鉴国外有机苹果生产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筛选和总结出适合我国特点的有机苹果生产的标准技术规范,用于大范围指导生产。对束缚有机苹果生产的关键技术专项攻关,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病虫害控制技术要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技术和生态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研究农用化学投入品的替代技术和产品,研发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和非化学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要注重品种抗性,充分利

用果树自身的抗逆性,确保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果树生产持续发展。果实套袋技术要开展深层次研究,以生产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重点,彻底解决风险性较大的技术瓶颈难题,确保较高的生产安全性。品种选择上以现有栽培品种为基础进行筛选,对其优缺点综合评价,全面考虑,确定适合有机苹果生产的优良推广品种,并注意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以适应发展要求。土壤改良技术要以土壤自身肥力为基础,限制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利用生态农业技术以及自然界的光能、热能和降水,以生草覆盖和施用有机肥为主,科学耕作,合理倒茬,建立利于生态良性循环的土壤管理制度。注重挖掘沼气等有机肥源,研发高效有机肥、生物肥料等,全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4 增强出口能力,加大出口力度

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①改革经营管理体制。通过体制改革,把农业生产管理权、农产品流通权、农产品国际贸易管理权高度统一,实现果品生产与贸易管理一体化,减少果品出口管理环节,优化出口机制,增强出口能力。②增强企业出口能力。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要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举办新闻会、推介会、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搭建合作贸易平台,在境外设立营销公司或外销窗口,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外向型企业实行资金倾斜,适当运用果品出口创汇奖励政策,调动其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积极引进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国际市场的研究,注重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③健全物流体系。建立健全果品市场营销网络,形成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组建高密度、高效率、机动灵活的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为果品销售和出境流转开辟顺畅的渠道。④优化出口环境。首先要把市场信誉放在首位,要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检查、严格质量和市场监督,按照国际标准全方位提高有机果品生产和管理水平。打破“绿色”壁垒,提高我国果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其次,检验检疫、海关和果业部门可加强协作,建立与WTO有关的反倾销、绿色壁垒和保障措施的预警机制,主动跟踪搜集主要贸易伙伴国和竞争国果品进出口的政策动态、质量卫生标准、WTO相关协定等信息,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并及时通报果业企业,防止和减少果品出口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在果品出口的检验、报关、运输、退税等方面,要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

上一篇:秦安蜜桃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下一篇:岐山县果园施肥现状调查及科学施肥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