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5-17 02:52:35

高职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自己定位不准,而且对择业的区域和标准要求较高,这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必须要转变就业态度、提升就业能力、提高竞争力和降低期望值。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心态;对策

十报告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就业形势严峻,2013年有699万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其就业压力更大。从近几年的实际就业情况来说,一方面企业对技能性的人才需求较大,但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却找不大合适的工作,这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态存在问题,影响学生的就业及职业规划。为此,笔者对本校的近百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了解,深入访谈,以分析他们就业存在的心态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就业心态存在的问题

(一)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往往关注最多的就是毕业后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在访谈中,学生对就业形势基本持悲观态度,很多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还有很多学生担心文凭太低,没有经验不能胜任工作。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期望值很高,想在毕业之后找到薪酬高、工作环境好、工作压力小的工作。期望值高,而就业形势又很严峻,这必然很难顺利就业,就算是找到工作,他们的心理落差也很大,必然会导致就业心态出现问题。

(二)对自身的定位不准。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判断不清,相对于普通本科类学生来说,高职学生有自身的择业优势,比如专业实践性、技术性强;相对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因为文凭不高而对工作的期望值相对较低。当通过访谈了解,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并未清楚认识到这些优势,他们普遍对工作的要求是,不太愿意从事一线的操作性工作,而更青睐工作轻松的、起薪高的工作岗位。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次就业时,应该准确定位自己,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降低对工作要求。

(三)对择业的区域要求较高。

大学生在择业区域的选择方面,区域位置一直是学生择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学生的就业产生较大影响。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首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省会城市,他们认为大城市的工作待遇好,发展机会多,所以就业首选一线城市。部分学生表示“实在没有办法就选择小城市或城镇”。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多,但生活压力大,竞争压力大。作为高职的应届学生要立足实际,做好职业规划。

(四)对择业标准缺乏科学判断。

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业时,看重的是工资待遇和工作地点,而以行业前景、兴趣爱好、专业对口作为择业标准的学生不多。科学的择业观要求我们正确的分析自己优势、劣势,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能力来确定职业方向,而不是以工资待遇、工作的舒适度作为择业的标准。可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业时,对择业标准判断不清,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二、就业心态调整

(一)高职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就业。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择业心态极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暂时找不到工作,比如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妥,容易给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在遇到就业心理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选择独立解决和寻求良师益友帮助。因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就业服务部门必须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对学生要定期进行就业心态调整,最择业观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他们就业抗压能力;教师要做好帮扶工作,学校选配专业教师,针对就业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为他们答疑解难;就业形势分析和指导相关的课程要发挥重要作用,系统的传授就业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科学择业,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要利用心理咨询机构来为学生提供长效的就业心理问题服务,学校成立专门心理咨询机构,或委托校外专业机构联合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高职学生要树立就业信心,增强“竞争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比较悲观,缺乏就业的信息。高职学生对对就业前景比较悲观,同时对自身优势的认识还存在误区。高职院校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技术性、应用性的人才,社会对这部分人才需求量比较大。高职学生要清醒的认识就业形势,理性的对待就业前景,在竞争压力较大形势下,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如果在校期间能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素质技能,增强自己的适应性,在就业竞争中势必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就业的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学生的专业素养、求职技巧、工作经验等等。笔者在跟学生进行交流时发现,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方面,学生更多的是注重扩大人际关系,而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求职技巧等方面并不太重视,这样的就业心态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就业竞争力的含义,这种心理偏差直接影响了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学校要努力引导学生,就业指导部分要通过举办各类就业指导活动,在提升基本素质、提高求职技巧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训,帮助学生建立起就业信心。

(三)高职学生要调整就业重心,降低“期望值”。

很多大学生对薪酬水平的期望值很高,据了解,六成以上的学生对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高职学生的薪酬期望值偏高,必须要降低薪酬的期望值,尤其是对于初入职场的高职学生来说,必须要从基层做起,从低薪做起,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工作能力后才能达到较高的薪酬水平,如果高职学生能够降低薪酬期望值,就能够增多就业机会。就业去向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就业的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只是自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才考虑去小城镇及乡镇,说明高职学生对择业的区域位置期望很高。这不利于顺利实现就业,很多小城镇的就业机会多,如果高职学生能降低就业重心,选择小城镇或者城市郊区的地方就业,势必会增加就业。在择业薪酬方面,薪酬水平是学生择业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高职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比较高,期望薪酬在3500元以上的学生占多数,而应届本科生的薪酬也只在1800-300之间,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薪酬要求过高了。

(四)高职学生要调整择业标准,提升“本能”。

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实际上,专业对口在求职过程中是重要的标准之一,但大多数高职学生对此却有认识上的偏差,大学生必须要重视专业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就业。关于提高竞争力的问题,只有少数同学认为专业和学习成绩重要,说明很多高职学生对待本专业和学习重视不够,在学校期间没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对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在就业时成了“次品”,得不到用人单位肯定。因此,学校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一方面就要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是择业重要标准这个概念,学校要注重调整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心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把专业技能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把提高学习成绩作为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课的教学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本能”。

[参考文献]

[1]郝志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潘杰宁,檀俊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闫素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的偏差及重构教育探索2012年 第10期。

(作者单位: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中级政工师,安徽 合肥 230000)

上一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浅析 下一篇:在“看”、“听”……中学会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