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管理现状和对策

时间:2022-05-17 01:57:21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管理现状和对策

【摘要】科研管理在医疗科研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认识程度的不足,使得科研管理在科研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科研管理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基础前提,本文基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现状,探讨了提高基层疾控中心科研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 科研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88-02

Manage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rimar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CDC)

Ma Guoliang

Nan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jiangsu Nanjing, 210003

【Abstract】Research manag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plays a vital role, but the primary CDC due to its own limitations and cognition degree insufficiency, makes the management in research activities fail to play its due role. Medic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the prerequisit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rimary CDC, discuss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primary CDC.

【Keywords】Primar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countermeasures

近几年,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新型传染性疾病在人类社会蔓延,引起的恐慌是非常明显的,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同时也考验着中国的疾病预防监控体系。能否有效遏制这些新型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和蔓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键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否有足够高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科研水平,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疾控中心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科研水平的提高往往要依靠科学的科研管理方法。

1 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现状

在我国,相对于发达地区的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疾控的科研水平整体上是落后的,但是基层疾控中心又承担着处理各种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和职业性、非职业性中毒等等的大量工作,这一点又对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学科研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基层疾控中心管理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基层疾控中心在科研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缺乏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管理科室,对于中心的科研方向没有长久的规划;由于基层疾控管理人员大多数选自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即使有发展的规划,其可信度和说服力值得探究;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一整套有效的规章制度,科研活动缺少规范措施;缺少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型人才,没有自己的科研团队;由于力量薄弱,很难申请到高水平,大规模的课题项目;缺少必要的学术交流活动,造成基层疾控中心科研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基层疾控中心面临着疫情监控与科研发展的双向压力。当然,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研技术力量的提高必然有助于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在面对各种新疫情的时候,科研人员要努力寻求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

然而,基层疾控中心科研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管理的有效支持。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必须帮助科研人员申请更多、更好的科研课题,帮助科研人员审查课题进行中各个环节的合理性,提高科研质量。加强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对于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2 基层疾控中心科研管理的对策

科技实力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模式。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科研管理体制是:需要――选题――研究――鉴定――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满足需求[1]。本文结合国外优秀的科研管理经验和我国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情况,为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管理改革提出了几点对策。

2.1 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

医学科研管理是医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科研管理人员, 指的是主要从事科研的组织和领导以及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2]。作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预防医学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和发展方向,还要熟练掌握现代科学管理学的理论。基层疾控中心应该加强在职科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科管人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积极组织本单位的科管人员参与同行间的交流和探讨,学习他人有效的科管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举办一些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科研管理专家讲演。在着力丰富科管人员专业知识,提高科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基层疾控中心也需要加强科管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拥有一只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过硬,道德素养高尚的科研管理团队,对于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水平的提高将大有帮助。

2.2建立良好的科研政策平台

基层疾控中心开展科研活动,首先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科研政策平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比如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经费使用规定等等。运用这些规章制度保障科研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到位,保证科研活动进行时人力、物力、财力的持续供给,以及确保科研活动能够按时结题。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成果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寻找突破,努力创新。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政策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科研秩序,而且也能够将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计划引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3促进与相关单位、院校之间的科研合作交流

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科研人员关起门来搞科研早已不合时宜,尤其是对于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的基层疾控中心。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基层疾控中心要打开科研交流的大门,增加与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申报高层次,大规模的课题项目。通过各种科研合作,锻炼自身的科研人员,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同时,基层疾控中心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派遣自己的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来中心讲学授课。为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向国内外高水平团队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基层疾控中心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2.4 增加补偿,留住基层疾控中心的预防医学人才

由于专业发展空间较小、待遇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往往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高技术医疗人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接从事各种疫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业务工作较为繁重,能够拿到的科研课题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基层疾控中心不仅很难引进好的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很难留得住。对于这一点,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从体制上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关键是增加对基层疾控的投入。基层疾控中心自身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扶持,为学科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基层疾控中心可以利用自己第一时间接触疫情,信息数据准确可靠的优势,尽可能多的争取科研课题,为科研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等到时机成熟,基层疾控中心可以选拔一些道德高尚、进取心强、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技能过硬、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管理潜能的中青年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打造自己的高效团结的科研团队。

2.5构建学习型疾控中心,推动科研管理创新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作为战斗在疾病预防第一线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持续的学习和掌握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创新能力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通过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突破常规思想的束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必将会给基层疾控中心带来更多、更有益的科研成果。此外,科研管理人员还要善于引导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迅速的转化,以便给预防医学水平的进步带来现实意义。将创新精神引入中心的科研管理,会给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活动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技术水平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新病种,新疫情不断出现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医学领域,疾病预防控制做为一个朝阳事业,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基层疾控中心要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尽快的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

参考文献

[1] 董洁.梁芝兰.唐恒.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管理[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4(4).

[2] 赵丹娜.鲁超.戴晓支.陈任.秦侠. 医院科研管理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0).

上一篇:关于外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下一篇:326例癌症病人的症状及身心需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