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病案简析

时间:2022-05-17 12:03:4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病案简析

[关键词] 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药物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26-1

患者:女性,64岁。以“胸痛俩天,加重八小时”入院。患者于步行上班时突发胸痛,位于心前区,呈压迫感,伴有肩背部放射痛,左上肢麻木感,大汗淋漓,四肢乏力,休息时缓解不明显,含服硝酸甘油后稍缓解,此后胸闷频发作,自行口服丹参滴丸,静脉点滴“脉络宁,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治疗,未能完全缓解。于次日清晨胸痛加重发作,位置同前,程度较前明显加重,放射至肩背部,伴左上肢麻木感,出汗,四肢乏力,恶心,胸闷痛,持续不缓解,随即到医院就诊,给予“吗啡针,硝酸甘油”治疗,胸痛稍缓解。以“急性冠脉综合症”收入心内科,入科时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感胸闷,精神倦怠,食欲减退,睡眠欠佳。自诉一天前解黑便一次,小便正常。该患入院时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否认消化道疾病病史。入院查体:BP110\79mmHg,R:20次分,神情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Ⅰ、avL、V4-V6导联ST-T抬高,T波倒置。血生化:TG6.44mmol/L,LDL-C4.34mmol/L,GLU8.65mmol/L。心脏疾病救治指标:AST488U/L,CK1474U/L,CK-MB146U/L,肌钙蛋白I76ug/L,MYO529ug/L。入院后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磺达肝葵钠针抗凝、调脂、抗心肌缺血、减轻心肌耗氧量、改善循环等治疗。因患者自诉一天前有黑便史,不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暂不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溶栓或急诊PCI术开通血管治疗,继续二级预防治疗。次日上午患者心前区及胸骨左侧第三四肋间可闻及明显杂音,考虑患者存在室间隔穿孔等急性心梗并发症,行心脏彩超示“室间隔近心尖部穿孔(室水平左向右分流)”。考虑此病病死率高且患者反复出现心源性休克,可考虑IABP治疗,但患者病情危重,无近期行外科手术的治疗指征,经与家属沟通后同意保守治疗。第三日患者出现心房颤动、心衰表现,发展为心源性休克,经一系列抢救措施后各项指标接近正常范围。(甘油、重组人脑利钠肽等药物)。后四日内该患病情不断恶化,于入院第七日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

讨论: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的急剧减少和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心肌梗死的迅速诊断与规范治疗日益重要。该患治疗过程存在严重拖延,在发病90分钟内甚至24小时内未到正规医院接受合理治疗,错过治疗最佳时期。此外,该患入院时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和消化道疾病的相关病史,说明患者本人自身平素并未注意自身身体状况,以及没有进行规律身体体检,这时就要靠临床医生详细、耐心以及准确的问诊,来获得更多对于诊断及治疗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心肌梗死亦可引起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和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并发症。其中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发生率可高达50%,栓塞发生率1%-6%,心室壁瘤发生率5%-20%,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约10%,心脏破裂的发病率较少见。心脏破裂多发生在起病一周内,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偶为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在胸骨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喝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室间隔穿孔常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年龄(60-69)、女性、低体重指数、缺乏侧枝循环和广泛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右室梗死。室间隔穿孔的诊断标准。a体格检查: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新出现的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多伴有震颤;b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回声连续性中断,有左向右分流;c左室造影检查:确定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造影剂从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是否有心室壁瘤并存;d床旁Swan-Ganz导管检查:显示右心室血氧含量较右心房升高。4项诊断标准中,本病例根据前俩条即可确诊。

严格掌握急诊PCI手术与静脉溶栓的适应症。该患是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常用方法[3]:药物保守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急诊PCI。大量循证医学及临床经验表明,直接PCI较其他方法对病变血管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作用迅速有效而持久。可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和减少心源性病死率。但由于本病患者自诉入院前一天排黑便,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静脉溶栓也有加大出血的风险,所以暂不予手术与溶栓治疗。入院后第第三天虽经大便潜血试验排除消化性出血的可能,但已错过最佳心肌再灌注时机,患者本身出现严重并发症,几经抢救,经与患者家属沟通,最后采取药物保守治疗。

根据查找文献可知,内科保守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死亡率达到90%,外科手术存活率相对稍高。有相关文献主张如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在一周后手术可减少病死率,有学者根据统计发现破裂后48h内手术病死率远高于48h后,故主张应在2d后手术。基本手术方法为直接缝合及补片修补2种。但对于本例患者情况,穿孔后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室泵功能衰竭,治疗中由于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无外科手术指征,亦不予考虑IABP治疗,而采用药物支持治疗,但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药物治疗中考虑到潜在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及肝素均未使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在临床相对较少见,在处理相关病例时,应迅速、准确做出诊断与治疗方案,防治相关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董然,陈保田.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破裂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0,9(38)655-657.

[2]崔伟,郑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1(25)9-10.

[3]林连君,刘新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7例临床分析[J].中化老年多器官病杂志,2008,3(7)199-200.

上一篇: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刻奇:在梦想与情怀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