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住院死亡病例8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16 04:49:29

传染科住院死亡病例8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传染科住院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特点,减少降低死亡人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住院死亡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死因分析。结果 男性占54.8%,女性占45.1%,1-6岁占63.41%,主要疾病有:百日咳合并肺炎心衰、小儿重症肝炎、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毒性细菌性痢疾、黑热病并发心肌炎心衰、成人占36.58%,主要疾病有: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皮肤炭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卡氏孢子虫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危人数77.9%,病重人数14.62%。结论 传染科住院死亡病例内小儿比较多见,疾病并发肺炎、心肌炎、心衰为重要临床特点,加强卫生保健教育,做好宣教工作,早发现、早诊断、早针对性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传染科住院死亡病例; 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96-01

主要根据传染科死亡病例的重要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特点可以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我院传染科2006年-2011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族别与年龄 82例死亡患者中,男性45例(54.8%),女性37例(45.1%),小儿52例(63.41%),成人30例占36.58%,维吾尔族68例(82.9%),汉族11例(13.4%),克尔柯孜族3例(3.65%),从民族构成比中发现维吾尔族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汉族及其它民族,年龄分组见表1。

表1 各种年龄组死亡数与构成比

1.2 入院时病重或病危情况 入院时病重人数12例占(14.62%),病危人数63例占(77.9%),其余病人入院时未达到病危及病重,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死亡,本文82例死亡患者中24小时内死亡32例,其中最小于6个月,最大于82岁。

1.3 死因分析 死于百日咳合并肺炎心衰13例,占全部死亡数的15.85%,居于死亡疾病之首,82例死亡疾病的主要分布见表2。

表2 本组病例死亡原因分类

2 讨论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加强及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那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使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成为住院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本组资料显示肺炎心衰是住院患者死亡最主要的死因,因此,为降低死亡率,应加强呼吸道的监测,注意对家属经常进行传染病有关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菌苗、疫苗的接种知识,提高对传染病早期表现及严重性的认识,使患者能及时就诊,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传染病死亡率高是由于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其中暴发流行多见),并且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特别小儿一旦发生传染病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部分传染病容易转化为慢性化,多次反复发作,合并严重细菌感染,一次感染后不出现终身免疫,很多传染病多见于小儿和老年人及其妊娠妇女,他们的免疫功能低,容易感染。

本文儿童死亡率比成人高,主要原因由于其小儿特殊生理特征,尤其是本文1岁以下,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高,本组显示小儿死亡为52例(63.41%),并且24小时内死亡为32例,由此可见就诊晚,延误诊治及病情是造成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确诊率,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水平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又一措施。

通过以上报道表明传染病的死亡尤其是小儿传染病的死亡与发病年龄,疾病的类型、流行特点并发原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强卫生保健等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做好传染病的宣教工作,改善卫生条件,积极早发现、早诊断、早针对性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李兰娟主编.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孜伟迪古丽,王晓雯,孙岩等.儿科三年中住院死亡病例分析[M].新疆医学,2004,34(6):125.

上一篇:炮烟中毒引起肺水肿的X线表现(附5例分析) 下一篇:法洛氏四联症一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