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时间:2022-05-16 10:29:55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高中数学知识密度大、抽象性高、独立性强,学生自学的难度大,需要有教师的教导和参与才能完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在新课改要求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的前提下,要学会尊重、赞赏学生,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帮助、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提问是数学课堂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学习讨论、探索等切磋过程,都需要通过问答来实现.

一、提问应抓住知识点的基石

每一个复杂的问题都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只要把这个最简单、原始的问题学透了,抓住知识点的基石展开提问,才能有不断的飞跃.

例如,不等式的学习中,在完成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法则讲解之后,教师提出了几个常见不等式a2+b2≥2ab(a,b∈R),

a+b≥2ab(a>0,b>0),这是每一位学生都知晓的,也是基本不等式.一旦学生参与其中,并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点后,就可以一步步衍生,将不等式灵活延伸,积极提问引导学生得到其他特殊不等式.如(1)平均不等式:

2 a-1+b-1

≤ab≤a+b 2

≤a2+b2 2

(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a2+b2)(c2+d2)≥(ac+bd)2(a,b,c,d∈R)

, 当且仅当ad=bc时,等号成立.

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思维,但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就应按部就班、死气沉沉,通常充满趣味和激情的课堂,更容易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收到更好的教育成效,优化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应当主动调整教学模式,带动学生思维的源泉,设计出符合教学的趣味提问,将学生引入思维的殿堂,主动参与学习之中.

课堂上多互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然而每个老师性格不同,互动的方式也不同,但目的都是提高趣味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智力游戏:2个人为一组,从1-30,从小到大按顺序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可以报1-3个数,最后报到30的那个就输了.能和学生玩到一起去的老师可以和另一个同学组队,一起玩这个游戏,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报到25的一定会赢,那么同理报出21的会赢……最后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决定了谁先报数就一定会赢.而不善于做游戏的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玩这个游戏,引导他们自己在游戏进行时找到规律.

又如,讲解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首先提出一个趣味问答题调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都有友好同桌,函数也有友好点对.若直角坐标系平面内两点满足条件:(1)都在函数的图象上,(2)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对是函数的一个“友好点对”.已知函数f(x)=-2x2+4x-1 (x≥0);f(x)=-2x/3,(x<0),则此函数的“友好点对”有几个?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很快得出答案:2.

三、注重提问的艺术性

首先,要抓住提问时机.在学生有质疑时提问、在新旧知识出现冲突时提问、在教学发生变化和进展时提问、在需要开拓学生视角时提问、在课堂接近尾声、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提问,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其次,学生覆盖率要广,并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教师提问应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不局限于班上的几个学生,这样容易让那些不常被提问的同学,怠于思考,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学习和自我表现能力的锻炼.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习性、有针对性的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能解答、又有信心深入思考问题.所提问题更不应超过教学内容,而是在学生解决能力范围之内.

再次,提问要有意境.商品讲究包装、翡翠讲究雕工、模特走秀要有一个好的舞台设计,教师提问也一样,过于机械的提问和回答都收不到好的学习成效.在向学生提问时,设计出有意境的画面,将学生引入学习的心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多元化开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求等比数列“3,6,12……192”之和,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提问:“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闪闪倍加增,塔顶只有三盏灯,金塔共有多少灯?”那么学生的兴趣就完全不一样了.

最后,还要有耐性.教师提问后,不应立即让学生回答,要安排学生回答的时间.适当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可以使其思维更活跃,回答问题更加准确、全面.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还应等待一段时间,以便学生可以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不打断他们的思路,最后再做出评价或补充.这样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说明他的观点,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习程度,更利于指导学生学习.如果学生还没有理清思路,教师可以适当的做出指引,而不应该马上请其他同学回答,否则只会让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增加他们的紧张感,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四、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

数学题通常都是一题多解,面对一道题,得到的回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哪个是最佳解法?有没有、应不应该有最佳解法?面对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同的不一定就是错的,要积极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例如,已知tanα=

3 4,求sinα,cosα的值.

有的学生解题:因为题中有sinα、cosα、tanα,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方程解题,即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tanα=

3 4

=

sinα cosα

,且sin2α+cos2α=1,得出:

cos2α=16 25,则cosα=±

4 5;而sinα=±

3 5.

教师会认为:解上面的方程组较难且繁琐,如果充分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1”的代换,不解方程组,直接求解更简洁;或者利用比例的性质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解此题更妙,因为tanα=

3 4,那么α在第一、三象限,①在第一象限时:

cos2α=

cos2α

sin2α+cos2α =

1 1+tan2α=

16 25,cosα=

4 5,sinα=

1-cos2α=

3 5;②在第三象限时:cosα =-

4 5,sinα=-3 5.

面对这种教师与学生想法不一,但答案都正确的情况,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肯定.但学生可能会问:哪种方法更可取,是否应该每种答题思路都掌握,是否自己还存在不足.很多人觉得解题方法能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思路和程度.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方式会不同,基本功更扎实的学生解题思路会更宽阔,因此,部分教师采取的“因人而异传授和点评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并不完全正确,这样容易影响到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回答正确的要表扬,有创新的要鼓励,存在不足之处的要客观指出其值得肯定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切忌过分表扬和批评.因此肯定过后,即使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也要完整复述一遍,并给出更好的建议,找出学生上升的空间.回答正确的要积极表扬,如果出现错误的答案,更应该指出,绝不能含糊.

总之,

好的高中数学课,少不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而提问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教师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科学的提问设计可以及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培养学习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课堂的气氛,优化学习的成果,提高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新课程下微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