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四个层面

时间:2022-05-15 07:40:05

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四个层面

摘 要:小说阅读及阅读教学应该有相应的深度,应体现出相应的小说教学的切入口,信息的准确获取与小说意义的把握,作者思考与表达的赏析评价和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等层面。

关键词:小说 阅读 教学 切入 理解 鉴赏 拓展

小说阅读与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意识。翻阅新编的中学语文课本,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不难发现在思想认识的深刻性、审美情趣的多样性、问题讨论的开放性及专题活动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吸收国内外阅读教学新理念,创造性地利用现行课本,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沟通与共鸣――小说教学的切入口

小说教学的切入口,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二:一是从结构入手,先让学生用10分钟(篇幅长的可达20分钟),把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个层次划分出来,并概括层意。一是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若干具体问题进行阅读,然后问答问题。这两种做法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其弱点也显而易见,违背了小说的阅读规律。

现代阅读学告诉我们,把文体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把语言符号转化为思维)的过程,若没有大脑存储的背景知识(审美前结构)的支持是不能完成的。而且第一次阅读所获得的信息量是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它基本确定了读者对作品的评价。在文学作品教学中,重视初读的质量,道理也正在这里。结构法的最大优点是便于教师的讲授――不可能在一节课里把整篇小说都分析完,分成若干部分便于教学。这种教法假定学生已能进入并掌握作品,顺着这条教学思路必然把阅读课上成技术课。况且这种方法对短篇勉强适用,而用来分析长篇小说(课文只能是节选)就难免尴尬。

根据阅读规律,小说教学的第一步,应是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相关的背景知识参与阅读。注意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小说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因为只有在背景知识的支持下,学生才能进入作品的世界并与作品进行沟通,才能激起阅读兴趣而移情入文,实现“以想象为方式填补作品的空白,以全部的人生经验体验作品中的一切”。但因高中小说选取的作品涵盖古今中外,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人物情节等与学生的背景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常使阅读无法进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搭起一座沟通背景知识与作品内容的桥梁。教师应对相关知识加以提示点拨,属于学生缺乏的,如年代久远的、或国外的作品,则须对其写作背景进行介绍。对于一些较容易“进入”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导语来切入。可以结合“题解”讲背景,结合“课文研读”讲背景,结合“主题的归纳和阐发”讲背景。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这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参与建构作品世界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有利于学生对人物感情的体验,并与之产生共鸣,使学生真正进入最佳的阅读境界,确保初读的质量。

二、理解――信息的准确获取与小说意义的把握

在小说阅读中,要落实三个方面的教学要求,理解是关键。理解是读者通过对事件的认知与情感的体验,最终必然获得一定的信息。由于在过去学习中文化积淀的厚薄不同,人生道路各异,艺术感受能力不一,即便是高中生,他们对同一部作品所能获取的信息的质量也是不尽相同的,但作为教学,我们对学生应有大致(不是一致)的要求。如速读能力;整体把握课文能力;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能力。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能对文章进行阐发、整合、评价和质疑,等等。这些能力也是对其他体裁的作品阅读的共同要求,属于高考能力层级的“理解”和“分析综合”项,是文学作品审美鉴赏的“观”和“品”。

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一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来检测学生初读的质量,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对小说的理解不应孤立地强调语句,而应把语句的理解融入对作品内容与思想感情的理解过程中。因此主要的课堂活动可以有如下几个环节。

活动之一:复述。初读之后,请几位学生复述小说的内容(故事梗概),同时就复述的情况让学生互相评论。漏掉要点或学生未涉及相关内容时,教师应予指出。目的是检查并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活动之二: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请几位学生作答,并互相评论。此环节不必占用过多时间。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与表述角度。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其理解力、概括力,对作品的思路和要点进行确认。值得注意的是,层次划分宜在整体感知之后进行,且不应纠缠于此。小说教学不一定非要划分层次。

活动之三:问题讨论。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应尽量把授课内容设计成思考题,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理解小说。问题设计可以涉及小说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等个性化理解,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

――小说着力刻画的是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谈谈你判断的依据。

――人物主要行为(遭遇)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其性格特征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些人物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理解。

三、鉴赏――作者思考与表达的赏析评价

一般而言,中学阶段的小说鉴赏,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对文学形象的概括性与生动性,作者用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与艺术技巧、语言表达的文学性作出自己的理解与简要的赏析。高中小说的教学应该抓住两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教学对象,即高中生十年多的人生经验与阅读积累;二是教学依托,选入中学课本的小说在文学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都可谓典范,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知与理解,培养个性化鉴赏的能力。

鉴赏包括“鉴别与欣赏”。考虑到所选作品均为名家名篇,在教学中以落实“欣赏”为重点,即对作者的思考与表达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赏析的方法很多,讨论法比较合适,也较易操作。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作者通过文本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以及初步感知作品的艺术成就。

――本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你怎样评价这种人物?请说出理由。

――本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分别在哪里体现出来?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作者或其他作者在哪些作品中用过同样的手法,请指出。

――本篇小说在语言表述上有哪些精彩片段?这些语言片段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意义?请说出理由。

――你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四、衔接与拓展――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小说阅读与教学重在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目的,要让学生在精神的愉悦中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让他们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本门课的责任所在。怎样使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体会到,体会到精神的享受,不仅靠教材,也要靠教师的引导。欣赏需要深入、拓展,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谈不上欣赏。

学生无论是在课本和课外读本中,还是在自由阅读中,已经读过不少中国小说。除了教材所选的小说外,也要把已有的阅读积累纳入小说的整体框架下,认真阅读、品味、思考这些作品。如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已经学习过许多小说,其中很多是名家名篇,虽然本门课不再重复过去学过的内容,但是并不等于说在阅读扩展中也不选择那些小说。这些教学资源和阅读经验不要浪费,应该积极利用、沟通、衔接起来,形成延伸阅读――拓展。

重视具体阅读不仅是为了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鼓励他们全方位、大容量地阅读。当然,这里所说的“开阔视野”,是需要契合学生的阅读趣味的,是要他们在阅读小说中体会到快乐的,而不是以某种既定的模式或目标,限制甚至强迫学生进行某类的阅读活动。要把学生(包括教师)在以往的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不同程度的感受进行归拢,形成某种比较系统的印象。

教材因篇幅所限,除短篇小说外,基本是中长篇的节选,要鼓励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阅读全书,以便全面、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单元说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同类型的作品,扩大视野。当然不仅限于教材中所列出的篇目,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开列出一份阅读清单。“链接”的专著和文章是让学生在有兴趣和余力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老师可以作适当指导。

作者单位: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

上一篇:探究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也谈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训练整合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