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研究

时间:2022-05-15 06:35:06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研究

[摘 要]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内二十四家中小商业银行为对象,采集2005—2011年相关数据来分析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采用多元回归实证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回答,进而对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24-05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始终坚持以规模促发展的经营发展思路,跨区域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银行业是规模效应比较明显的行业。银行分支机构越多、规模越大,越能降低单位资产的平均成本,扩大利润规模。当然,这样做的负面效应也客观存在,分支机构距离总行越来越远,发达地区机构密度越来越大,银行风险资产比例越来越高。2006 年,监管部门首次明确支持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使得众多中小商业银行加入了跨区域经营的行列。2009 年监管部门再次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和简化了机构设立标准,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众多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了“饥渴式”跨区域冲动,迫不及待地希望异地拓展业务抢占市场、做大规模。

经过多年跨区域经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究竟如何,是获得所谓的利好,还是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是陷入了“规模陷阱”,还是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双丰收?以下对这几点进行了相关分析。

1 文献综述

1.1 跨区域经营与银行效率研究

Robert等(1997)实证研究证明美国在取消跨州经营限制后,银行间的跨州竞争导致成本效率提高,并在10年间逐步给银行带来相当多的收益。取消管制不仅给效率高的银行带来经营绩效的提高,也使更多的银行提高了效率。Calomiris(1993)研究发现有分支机构的银行比单一银行破产概率要小很多,同时取消地域管制,能使银行将其规模扩大到最优水平。

1.2 跨区域经营与竞争力研究

焦瑾璞(2002)引入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从商业银行的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因素、竞争态势四个方法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llen 等(2004)研究发现拥有广泛分支网点的大银行比单一银行更有竞争力。张望(2010)对跨区域发展的中小银行发展起因分析,认为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应考虑该地区特点,结合自我发展战略目标,突出其比较优势,并对中小银行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1.3 跨区域经营与营利性研究

也有许多学者采用经济增加值EVA、EPS、ROE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但由于中小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发展参差不齐,单一的评价指标有失公平。

1.4 跨区域经营与风险管理研究

Emmons等(2004)对美国7137家银行的研究表明,经营区域扩张对社区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如规模扩大重要。Deng、Elyasiani (2008)发现总分行之间的距离会降低银行的价格并增加银行面临的风险,进入更偏远地区能提高银行价值但风险降低有限。Allen 等( 2004)发现随着银行数目的增加,银行会选择风险更大的投资。

2 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模式及发展现状

2.1 跨区域布局特征

经过多年跨区域经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已基本形成了全国性机构布局或区域性机构布局。

从经营布局、机构数量、发展数量上看,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都选择了立足区域经济圈、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国内沿海大中城市,东部地区、一线大城市更是跨区域的首选,尤其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发达区域是跨区域必选之地(见图1)。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对银行跨区域审批标准主要是监管评级,相对来说,东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普遍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也就造成了东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机构的数量明显多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

2.2 跨区域发展现状

跨区域经营使中小商业银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已占据了国内银行业25%左右,整体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成为近年来银行业中规模扩张最快的群体。自允许跨区域设立机构后,城市商业银行新增资产每年增速都在25%以上。从图2中看出,城市商业银行2011年资产扩张增速达27%,远高于国有银行的14%。

从数据上看,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总体良好。然而银行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当前的数据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银行所面临的真实风险,特别是对于高速扩张的银行而言,在规模扩张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潜在问题,主要有:

一是跨区域下目标区域和目标城市高度同质化。从图3看,沿海经济区几乎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金融资产,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这些区域金融资源丰富,也吸引了许多银行在国内沿海大中城市,东部地区大城市作为跨区域的首选。这些区域金融资源丰富,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金融资源在东中西部的不均衡状态。

二是管理半径的扩大,人才问题更加突出,加大了金融人才的流动率和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

三是快速扩张或埋隐患,风险和内控要求更高。近几年来,中小商业银行在极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操作风险案件,如某银行票据风波、钢贸企业汇票案、员工私挪储户资金放贷案、分行行长窃取客户巨款案等,各类案件暴露出部分中小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漏洞,也让监管层意识到中小银行高速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四是集权式管理使得分支机构业务发展受阻。一般来说,总行充当战略规划中心,对分行的业务发展实施规划指导职能。由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经济不同,总行出于统一考核、指标等因素,对分支机构可能采用统一的业务发展规划,造成业务开展难度大,成本高。另外,分行没有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以及层层报批的集权式管理,容易耽误市场时机,使得效率下降。

3 实证研究

针对我国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跨区域发展程度三个角度,并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Sambharya,1995;Grant,1987等),以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充足率这两个指标衡量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与风险。

同时根据银行特征在模型中适当加入规模、存贷比、不良率、资产负债率等控制变量。

3.1 变量设定

3.1.1 自变量设置

(1)Speed——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速度表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异地扩张次数,选择银行当年在异地城市新设立的分支机构来衡量跨区域发展速度,银行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的扩张或收缩,可以更好地反映银行机构扩张的动态关系。

(2)Scope——跨区域发展范围。将银行在异地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合计数为指标来衡量中小银行的跨区域发展范围。

(3)CRDI——跨区域发展程度。通过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分支机构和总行距离、银行职工人数以及对存(贷)款分散程度来测量。这里用两地邮政编码差值来替代城市距离,即综合距离=各省机构距离总数×(省内机构数/全国机构数)+省内机构平均距离总数×(分行机构数/省内机构数)。同时考虑到银行各分支机构的大致分布情况,用银行存款总额除以综合距离得到分支机构与总行的离散程度,即CRDI=银行年度存款总额 / 总分行间的综合距离。

3.1.2 因变量设置

ROA——资产回报率,衡量银行赢利能力;

CAR——资本充足率,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3.1.3 控制变量设置

(1)Lnsize——银行规模,采用去除价格因素后的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OWN——银行所有权,银行所有权虚拟变量,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值为1,城市商业银行取值为0。

(3)Lev——银行资产负债率。

(4)NPL——反映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良贷款率指标。

(5)C_R——成本管理,反映银行管理水平的成本收入比指标。

(6)LDR——存贷管理,反映银行存贷比控制能力。

(7)preROA——上一期绩效指标,反映上年度银行绩效对本期的影响。

3.2 研究假设及模型设定

3.2.1 研究假设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来研究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并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回元模型进行实证验证。

假设一: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

模型(1)实证分析了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从表1可知:

所有样本银行:跨区域发展程度、银行规模、资产负债率和上年度绩效变量与绩效变量ROA显著正相关;跨区域发展速度和跨区域发展范围与ROA均呈负相关,尤其Scope与ROA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检验说明跨区域经营能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业绩,但跨区域速度太快会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效应;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并不一定比城市商业银行好。

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与绩效变量成反比,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2011年这7年间跨区域经营并未对绩效带来正面的效应。

城市商业银行样本:除成本收入比与ROA呈反比外,其余变量均与绩效变量ROA呈正相关,说明跨区域经营给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带来积极的利好,但也导致成本增加。

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一,跨区域经营有利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但跨区域速度太快、范围太广却会影响绩效。跨区域经营对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尤其突出。

(2)模型(2)回归分析。

模型(2)实证分析了影响银行风险因素,从表2结果可知:

所有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速度、银行规模与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跨区域发展程度越高,资产规模大,银行风险小。

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风险水平显著负相关,跨区域发展速度、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以及存贷比与风险显著正相关,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能减少风险,跨区域速度太快反而加大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风险正相关,说明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银行风险越小,但跨区域速度越快、范围越广,风险越高。

这一检验结果不支持假设二,实证结果显示,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整体上降低了银行风险,但对不同中小商业银行影响程度不同。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速度太快,风险越大;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对降低风险的作用不明显,并且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范围越大,风险越大。

(3)模型(3)回归中变量相关性分析。

模型(3)实证分析了银行绩效与风险关系,以及跨区域经营对各自影响,由表3结果可知:

在所有样本银行中: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以及风险变量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绩效成反比,说明跨区域经营能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业绩,但风险与绩效成正比,高风险伴随高绩效,不良贷款率越高,银行绩效越差。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中:跨区域发展范围、风险变量、资产负债率、上年度绩效变量与绩效均为正相关。

在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中: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银行绩效为正相关,跨区域发展程度与风险变量对绩效影响不显著。

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3,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绩效提升,然而风险与效益并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一是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提升银行绩效,但影响结果不尽相同。实证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并未给经营业绩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要明显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一轮已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的跨区域扩张,转而向三四线城市纵向延伸。另外,机构布局基本到位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精力集中在架构调整、业务转型、科技建设等核心竞争力上,而三四线城市投入产出效应还未进一步显现。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后生”,尽管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跨区域经营,催生了该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张,整体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二是资产规模与银行绩效相关,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业绩相对而言就越好。

三是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但绩效与风险并存。主要表现在:①要把握好跨区域发展速度和数量关系;②尽管中小商业银行纷纷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或合并的方式增加了资本金,但分支机构的快速扩张、经营战略的调整、新巴Ⅲ及中国版资本办法的出台,使各行资本金后续补充压力依然存在;③跨区域经营意味着异地战线的拉长,管理半径的扩大,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逐渐累加,这些都给国内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④跨区域经营,异地分支机构扩张、人员增加,导致经营成本的增加,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好成本,反而会给银行绩效带来负影响。

4.2 建议

一是权衡好规模与质量问题。二是明确定位,实现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平衡资源投入和使用效率,转变经营模式。四是完善总分行管控模式,提升银行管理水平。

另外,尽管按资产规模分类的监管标准符合国际监管趋势,然而国内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发展,这种“唯身份论”的分类监管模式已不能有效体现监管政策的导向作用,也难以发挥监管政策对银行防范风险的功能。笔者也建议监管部门以监管评级为基础的同时,研究商业银行分类的新标准,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发展,实行差别化监管和动态监管,并根据新的分类标准,发放银行跨区域经营牌照。

参考文献:

[1]郑瑶.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5.

[2]Hitt,M.A,Hoskisson,R.E.,& Kim,H.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Effects on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product-diversified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4):767-798.

[3]吴群英,汪少华.浙江企业依托块状经济的跨界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12-115.

[4]李燕妮.美国商业银行跨州经营的改革[J].农村金融研究,1999(6):23-25.

[5]Robert.W,Vishny.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7):3.

[6]Calomiris,Charles.Corporate Benefits from Universal Banking: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1870-1914 )[J].NBER Working Paper,1993(7):4408.

[7]焦瑾璞.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8]Allen & petition,Financial Stability,Journal of Money,[J].Credit and Banking,2004,36(3):453.

[9]张望.我国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问题[J].上海金融,2010(5):89-92.

[10]W.R.Emmons,T.J.Yeager.Reducing the Risk at Small Community Banks:Is it Size or Georgraphic Diversification That Matter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25(4):259-281.

上一篇: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探讨 下一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生产函数及影响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