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振新的“艺术苦旅”

时间:2022-05-15 09:27:27

翁振新的“艺术苦旅”

十几年前我还执教于长安山下的福建师范大学时,就知道美术系有一个翁振新。

十几年后,翁振新先生有了许多响当当的头衔: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虽然翁振新并不看重这些头衔(因了这些头衔,花去了他太多太多宝贵的时间),但他却无比珍视这些头衔,他觉得既然领导和同事信任他,让他挑起了这个重担,他就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不仅要“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而且还要做一个“称职的和尚”,敲出“响亮的钟”。

在翁振新身上有着一种苦行僧的气质――对过份的物质享受的淡漠,对艺术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他具有鲜明的他那一代人经历过生活的磨炼而沉积下来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能够在光怪陆离的都市艺术乱像中始终没有迷失前进的方向,使他能够始终葆有一种旺盛的发自生命深处来自传统又打破传统的创造力。

翁振新出生于被称之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福建莆田。自唐以来的1200多年间,莆田涌现出2000多名进士、10名状元、8名宰相,有98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历史上莆仙出的画家层出不穷,其中尤以明代的曾鲸,近现代的李霞、李耕、黄羲等最为出名。曾鲸,明代著名的肖像画大师,承古代人物画大师顾恺之“以形写神”的手法,大胆吸收西洋画法,熔中西于一炉,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凹凸法”,所画肖像,神情生动逼真,如镜取影,前无古人。李霞,被称为“麻姑李”,1908年在北京故宫以《麻姑晋酒图》誉满京城;1910年,先后在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一时。李耕是一位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画家,他能吸取唐寅、黄慎诸名家之长,笔法超脱老练,形、神、韵三者兼备,独树一帜,徐悲鸿曾这样评赞李耕:“有奇拙者,首推李耕君,挥毫恣肆,可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黄羲则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少年时拜李耕为师,1926年考入上海美专,其画既继承传统的国画技法,又吸取民间艺术的气质和特点,代表作有《风尘三侠》、《伯乐相马》、《伏生传经》、《文姬归汉》等,1957年应潘天寿之邀,受聘浙江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古装人物画传统技法,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对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正是自幼受到这些莆仙艺术先辈的影响,翁振新对艺术产生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迷恋”。还是在5岁的时候,年幼的翁振新就每天望眼欲穿地等待上学的哥哥姐姐周末给他带回粉笔。小时候家里穷得买不起笔和纸,翁振新就在家里的地板、墙壁和砖头上涂鸦。由于没人指点,翁振新常常信马由缰,也由此练就了他“左右开弓”的本领――他可以轻松自如地左右手都可以画。

翁振新小学一年级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名叫林文煌,上海美专毕业的。有一次林老师到翁振新家,看到墙壁和地上都画满了画,觉得这是一颗好苗子,于是就常常给他一些画报之类的儿童刊物给他看,并鼓励他多多练习。翁振新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指导,越画越来劲。

进入小学、中学,翁振新成了学校里赫赫有名的小画家, 墙报、黑板报上的插图全是他的手笔。翁振新十分难忘的是,他的《南瓜丰收图》被当时的《莆田报》登出来。《南瓜丰收图》画面上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沿着梯子爬上了大南瓜,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想象力。

1970年,翁振新来到莆田县庄边公社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尽管条件艰苦,翁振新始终没有放弃画画,每到晚上他都会在煤油灯下临摹华三川的连环画《白毛女》等。在与当地村民的接触中,翁振新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最底层农民生活的艰苦和农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翁振新深深地感谢那一段知青生活,这段生活也是他的后来自诩为平民艺术的起点,以至于后来他创作的大量现代人物都会散发出这种独有的艺术气息和艺术美学:艰辛中的执著、苦涩中的隐忍、重压下的担当……

进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是翁振新人生之旅的一个转折点。尽管当年在招生时翁振新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挠,但翁振新最终还是被录取。谢投八、杨启舆、谢意佳、高一呼等这些翁振新艺术生命中举足轻重的老师让翁振新感受到艺术迷人的魅力。夏天的长安山蚊子多得像“轰炸机”,翁振新就躲在蚊帐里画,他对艺术的钟情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毕业留校时,有人认为翁振新是五分加绵羊的典型,缺乏反潮流精神,但翁振新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留在了师大美术系。他还担任过如今已是著名的美术评论家、画家的范迪安、林容生等人的班主任。

留校一年后,翁振新便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班深造。因为当时还没有正规的研究生招生,这个研修班算是高规格的。与翁振新一起在这个班学习的有如今已成为中央美院院长的潘公凯等人。

由于当时的福建现代人物画还比较薄弱,而浙江的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周沧米等一批画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吸收西方的素描艺术,并结合中国花鸟画等技法,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画风格,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一个中国人物画的高峰。在他们的影响下,翁振新开始刻苦研究,苦苦寻求东、西方审美的交叉点,希望寻找个人性格、气质、艺术内容和艺术风格为一体的最佳结合点,希望寻找自己的语言艺术,创造出不流俗套的人物写意风格。

众所周知,写意人物画,虽与山水画、花鸟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与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我们从造型与笔墨、具象与意象的关系中找到认识的切入点。经过多年的探索,翁振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他在一篇《关于写意人物画即兴创作的思考》论文别指出:“写意人物画本应该像写意山水、花鸟画那样以即兴创作取胜,却因一方面要表现人物的某种真实性,另一方面要强调精神和意趣的自然抒发,而处于两难的窘境。当下的写意人物画创作,经常是要先打好素描稿(甚至很精细的),反复推敲、擦改,然后拷贝,再谨小慎微地沿着轮廓线描画,如此这般‘九朽一罢’,实际上已经消磨了写意人物画的写意精神。”因此,翁振新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写意人物画独特的认识方法和表现方法。其一,“意”是写意人物画的内在特质,也是写意人物画的核心。写意人物画重在传神写意,有强烈的抒情性,它不拘泥于诸如比例、透视、结构、解剖、光影、色彩、质地、肌理等的如实描摹,而是特别重视主客观统一的意象表现,即以形写神,情景交融,调动包括夸张、变形、取舍、隐喻等各种艺术手段去强化对象的内在本质。写意人物画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其二,“写”是写意人物画的外在特质。写意人物画有独特的笔情墨趣,追求的是情趣和神韵,有强烈的书写性,强调把书法精神和笔法运用到画法中去。写意人物画主要依靠笔墨变化来表现人物形象,笔墨出神入化,以一当十,除了表现一定的物象结构,还具有不依存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韵律美、节奏美等,是构成写意人物画韵味情趣的主要因素。线是经过高度提炼了的美的精华,在线中凝聚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和力的因素,凝聚了画家的情感和气质。写意画的笔墨之所以富有审美价值和感情因素,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溶入了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吸取了书法艺术的点线结构表现感情的技巧,在描绘客观对象风神骨气的同时传达出画家的主观精神和观念意味。

在这种理论的引领下,翁振新对写意人物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特别是他的一大批以惠安女为笔墨载体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发掘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识。在翁振新笔下,惠安女是柔美的,同时也是刚强的,充分体现了惠安女刚柔相济的品格特征;在翁振新笔下,惠安女是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的可信形象,又是浸染着画家深厚情感和意念的审美对象。《海寂月无声》、《无声的辉煌》、《那一旁浅浅的海峡》、《嫁给大海的女人》、《母亲港》等都是翁振新的代表作。

《磐石无语》是翁振新表现惠安女的一幅力作。这幅水墨作品于1997年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大展,与何家英一起获得最高奖银奖并且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因了《磐石无语》, 在这次展览的理论研讨会上,翁振新作为获奖作者代表做了典型发言,对自己挥之不去的惠安女审美情结以及对惠安女题材的创作作了深入的分析。姚有多等评委特别指出,《磐石无语》只要稍略再画一遍,将金奖收入囊中没有问题。但就在翁振新《磐石无语》赢取大奖时,他的夫人却病倒了,并且在几个月后去世。这对翁振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一段时间,翁振新近乎心灰意冷,但他顽强地从巨大的悲伤中走出来。

可以设想,当时的翁振新家里如果没有发生如此巨大的变故,他完全可以“乘胜追击”,在一片好评如潮中在北京开拓出一片崭新的艺术天空。

艺术的“苦旅”让翁振新对人生、对艺术有了更深邃的思考。

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往往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类是基本保持自己的画风不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一类则是属于不断实验,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课题。对翁振新来说,似乎二者都不是,他总是善于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微调,在保持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样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验和领悟不断融入自己的思考。

在西泠印社出版的由姜寿田所著的《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中这样写道:“福建人物画可以分两派:一派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特征,如何士扬、谢振瓯、罗屏、李文绚等,另一派则靠近画坛主流画风,如翁振新、李莘等。翁振新、李莘的人物画则表现出新写实风格,融京派新写实主义与传统文人画及现代创作、肌理于一体,表现出当代主流人物画风的宏大叙事风格,其《磐石无语》、《惠安女》等作品,皆体现出这种新写实风格”。

画一幅水墨人物也许并不难,但要在一幅水墨人物作品中融入更多的人生体验就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个人阅历。最初的水墨人物作品,翁振新考虑更多的是笔墨与形的关系,现在则更多注重生存状态的体验。翁振新近来画了很多以渔民作为载体的作品,他告诉我,他想表现人与海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海是强悍的、凶险的,大海又是温柔的、静美的。渔民既有对海的征服的一面,也有对海的温柔的抚慰与依靠的另一面。他要在大的时空背景下表现人与海的三部曲,渔民的苦难史、创业史和新生史。

翁振新搬出十几本他各个时期画的速写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他画的速写,有各类人物,有各种手的细节,有风景写生。特别是各种头像速写成了他创作的重要来源,翁振新告诉我,他的水墨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每一个“脑袋”几乎都有“出处”,这个“出处”就是他的速写本。艺术来自生活,对翁振新而言,丰富的生活阅历是艺术最好的老师。

翁振新很忙,开不完的会,上不完的课,各种各样的展览请他剪彩,许多画家要出版的画册请他写序……,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他是冷静而清醒的。他知道艺术才是他最后的家园。事务再多再忙,他也要挤出时间创作。

多元化已成为当代水墨发展的主要态势,水墨实验、新文人画、写实主义齐头并进,显示出空前的繁荣。翁振新不属于任何派别,也没有将自己纳入任何风格,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探索,始终保持着思考的纯粹性和创作的纯粹性。他不走捷径,而不走捷径者,必定走的是一条“艺术的苦旅”。

上一篇:记得父亲的生日 下一篇:让信念带着梦想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