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5-15 01:01:13

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旧建筑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延续着城市的文脉,丰富城市的内涵。旧建筑通过改造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功能得到转换,从而以相对较小的成本来服务当今社会。本文主要以价值组成与常用的改造手法的角度对旧建筑进行剖析,旨在提高我们对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认知。

1964年美国园林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首次提出了建筑再循环理论,此后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在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的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目前在国内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都有相当一批由旧建筑改造而行成的产业园区,而这些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产业园区在现代的都市背景下也扮演着传承城市文化的角色。譬如去年上海世博会,其中旧建筑的再利用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再利用旧建筑的面积也是历届世博会之最。如今对一般性旧建筑的改造用已然不存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若使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在全社会推广,则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使社会对旧建筑的价值有深入的了解。

1.旧建筑所具有的价值

经济价值:实践证明,改造旧房与建造新房相比有三大优点: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通常一座结构良好的建筑可以改建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建筑,且造价比新建同规模的建筑低很多。据统计,待改造的旧建筑,大多没有达到使用寿命的极限,只是不符合新时期的使用需求而被淘汰,通常新建筑的造价三分之一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对相同规模的旧建筑的改造,使其建筑生命得到延续,实现其功能转换,从而大大节约了资金的投入。

可持续性研究价值:如今全球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共识,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建造、维护、销毁的过程,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旧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就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再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耕地越来越少,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日趋恶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逐渐将“资源―建筑―垃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建筑―再利用”模式。有意识的对城市中既有的旧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在其寿命周期内不断的更新使用,从而可以地降低建筑拆除重建率,这是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文脉价值: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建筑也是文化的载体。城市的旧建筑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是城市最清晰可见的编年史,留存着时代的印迹,这些印迹流露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以及古朴与凝重的历史氛围,这是新建筑所取代不了的。目前国内诸多城市着力打造仿古街道,这种只得其形,不得其意的做法,不如着手保护与再利用城市现有的旧建筑,以此来缓解文化危及,增强城市内涵。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指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而适当的再利用这些旧建筑正是保持城市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可改善如今城市开发中“千城一面”的现状,创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情感价值:建筑的艺术本质在于建筑的移情作用,建筑是寄托人类情感的物质结构。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实际上就是城市“寻根”的过程。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文化认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空间的框架。旧建筑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城市“归属感”的象征,对其所在地的环境和人都有一定的意向作用。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不仅维系了多年来以建筑为载体所形成的生活形态,而且使城市的发展具有连贯性。

2.旧建筑改造研究的策略

并不是所有的旧建筑都可以通过改造而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在对旧建筑实施改造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旧建筑的价值组成、建筑质量、建筑空间的功能适应性和环境性能等进行综合评估。当改造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如何挖掘老建筑的潜在价值,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技术和艺术对其进行改造,最大限度的实现功能性,保留旧建筑原有的特征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对于一般性旧建筑来说,在其建筑寿命之内,都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是当今世界城市更新策略中的主流选择。

空间重构和功能置换是旧建筑改造的核心,空间重构主要是通过内部空间的改造与重组,对材料的更新,以及对内部空间的氛围塑造来实现的。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原有空间的形态和使用需求通常采用维持空间原状与或加减法等方式处理。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造,基本维持了空间的原状,通过打开部分屋面而创造出中庭,将建筑原来回字行的格局改变成为以中庭为中心的井字形流线,不仅保证了空间的通透性,而且解决了通风与采光的难题。而大英博物馆则是通过整体保留,局部加建的手法进行改造的经典案例:原有的古典式建筑主体全部保留,中间的庭院加盖钢架玻璃顶,由此整栋建筑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且增加了使用面积,新旧之间结合完美,相得益彰。建筑师通过重构,巧妙地将历史的记忆整合到新空间秩序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体现旧建筑的价值。

3.结语

城市如棋,落子三思。我们需要合理的规划城市,避免建筑的反复拆建。然而近年来在以提高GDP指数为目标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发展陷入了不理智的状态。忽略了城市的文脉,淡化了人们的情感因素。一栋栋水泥盒子的矗立,使原本熟悉的“人情味”十足的城市变得冷漠。目前中国的造城运动方兴未艾,大拆大建的现象随处可见,其中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这种粗放的,跃进式的发展模式欠缺理性的思考!当文化危机日益严重,当“低碳”成为时代主旋律,如何对待城市中的旧建筑,应该怎样良性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陈宇.《建筑归来》[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陆地.《建筑的生与死》[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上一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其措施 下一篇:住宅电气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