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包装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4 11:41:10

我国绿色包装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

【摘要】绿色包装是一种无公害包装,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发展绿色包装,可以从加强绿色包装科技开发入手,对传统材料的生态化改造,选用天然材料或生态材料;革新加工工艺,清洁生产方法;加强废弃包装物的回收,提高包装资源利用率;加强绿色包装配套政策研究,健全绿色包装相应的法规条例;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绿色包装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包装;发展前景;对策

绿色包装的着眼点应放在有利于人体健康,防止污染,以及对资源的再利用,其落脚点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的影响更体现它所蕴含的思想,对人们观念的冲击,不断的向人们传递“关爱环境,关爱健康”的理念;引领人们抛弃有害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生命个体和群体探索更加有意义的生存空间。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带来的对绿色包装文化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生产和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思维观念、审美观念、道德伦理观念、民族心理观念等。[1]

1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无公害包装。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护环境是核心。绿色包装就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包装,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装。做到包装产品原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复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它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两个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的挑战使人们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作出适当的反应,很多包装企业和设计公司已经开始从设计龙头入手贯彻环保思想。如何在设计中考虑对生态环境影响,近年来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绿色包装把包装产品视为人类生存的有机元素,用对人体和环境无污染,可回收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来设计包装产品,从包装产品的市场需求、设计开发、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后回收的循环周期,周期内每个阶段绿色包装产品与人和环境的互相影响。绿色包装最大的特点是贯穿了环境保护的观念。传统包装必须具备保护、方便、促销三大功能,而绿色包装则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功能。中国包装总公司1995 年在制定《全国包装行业“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强调指出“从包装原材料生产到包装制品、机械设备、包装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等方面,应逐步实施‘绿色包装工程’计划” 。[2]通过对这一计划的实施,积极参与世界性的绿色革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包装体系,减少包装生产及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发展绿色包装。

2绿色包装发展的前景

2.1符合世界环保潮流,实施绿色包装时代。

绿色包装是包装观念上的变革,但真正能为绿色包装提供可能并推动绿色包装发展的,必须是包装技术的进步;绿色包装必须大力依靠科技的发展成果,以先进的技术为指导,以先进的标准为准绳,并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为手段,去推动发展。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五个重要文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被广泛接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包装正是实现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包装产业发展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最佳途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响应。而如果缺乏技术支撑的绿色包装、只能停留在空洞的概念阶段。

2.2绿色包装是循环经济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重要趋势。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3]资源的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和标志。绿色包装正是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包装产业发展模式,因此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青睐。德国、日本等国甚至以立法的形式,来推动绿色包装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我国,以绿色包装为起点,全面向循环经济过渡,也是十分现实可行和尤为紧迫的重大选择。

2.3倡导绿色消费,营造绿色包装市场氛围。

政府应制定产业、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绿色包装,绿色消费是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消费行为规范。作为包装废弃物直接产生的消费者,需要树立同环境相协调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自愿地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促进商品包装绿色化,推动市场向循环经济方向转变。由于消费者对绿色包装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由于商品的生产厂家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将不得不把商品包装的环保因素考虑进来,主动采用绿色环保包装, 实行绿色营销, 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促进商品的销售。可通过传媒的作用, 加大绿色消费教育力度,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2.4广阔的绿色市场是推动绿色包装发展的动力。

广阔的绿色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市场竞争向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环保产业市场总额为2500亿美元左右,仅次于信息技术产业排第二位,其市场规模目前还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就包装产品而言,市场竞争不再单纯是产品价格、质量和外观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否有利于环保。有统计资料表明,全国每年要消耗100 亿只一次性餐具,并以每年60 亿只以上的速度增长,但目前绿色餐盒的生产能力仅为自身需求的30% 左右。因此,近年来我国绿色餐具生产企业飞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各种新型包装材料,如再生纸、降解塑料、一次性环保快餐盒等,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过度包装、欺诈包装等不适当包装现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南方某省就对中秋月饼的包装做出规定。这些都为发展绿色包装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有助于绿色产业良性循环。

3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包装工业起步较晚,企业忽视包装的情况还很严重。在国际市场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其所购买的商品提出“4R”要求。国家都对包装废弃物制定了多种法规。我们应当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本国实际,研究“绿色包装”发展的对策。

3.1开发绿色包装技术。

3.1.1包装材料的改进法。选择包装材料是包装三大功能, 即保护功能、方便功能和销售功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因此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是绿色包装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绿色包装原材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天然材料; 二是生态材料或对传统材料的生态化改造。[4]众所周知, 塑料、玻璃和金属等包装材料的废弃物已构成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 并且因资源不可再生, 能源消耗大而导致生产成本高。然而用于包装的天然生物材料, 如木材、竹、稻草, 麦杆、蔗渣, 柳条、藤条、麻类、棉织品、芦苇等, 有的可以制作包装, 有的经过简单加工可以制作重要的包装材料。它们均可在自然环境中极容易被分解, 不污染生态环境, 而且可资源再生,成本较低。[5]

3.1.2清洁生产方法。加工工艺和制造技术的研究,任何一种原材料都要经过加工和制造才能成为包装用品。原有加工工艺在设计制造时可能对环境问题考虑不全面, 在环境问题突出后, 还需要改进, 以满足新的环境要求。1989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 即生产的全过程污染控制模式。其实质(涵义) 是把污染预防的综合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设计和服务中, 从污染源的产生开始, 减少生产和服务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近年来, 国内外在推行清洁生产的企业试点示范、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国际合作、政策研究制定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绿色包装的加工与制造应推行清洁生产方法, 着眼于加工与制造技术的创新, 一是开发以零排放为目标的污染预防技术; 二是开发以减少已经产生的污染物与废物的排放为目的末端治理技术, 即对原有加工与制造技术创新。

3.1.3废弃物包装的回收法。再生技术的研究废弃包装的回收和再生, 是当前推进绿色包装最迫切、最现实的选择。首先是从我们的国情出发。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有限, 迫使我们必须大力回收、再生旧包装, 以节约资源。其次, 回收再生旧包装, 能有效地减少、消化包装废弃物,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在包装工业中, 废弃物包装的回收再生利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6]例如,“白色污染”引起人们对塑料包装强烈关注, 很多有识之士认为, 解决“白色污染”的关键就是回收与适当处理。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如: 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瑞士等在大力开发回收再利用系统。其中美国、日本己形成了产业化、商品化, 形成了20 世纪90 年展最快的产业。

3.2提高绿色包装资源利用率。

我国人口众多,包装废弃物总量高。由于对包装废弃物管理松散,在许多大中城市、旅游胜地、铁路沿线和江河流域随处可见包装废弃物,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我国还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实力不强、人均资源不足,废弃物利用率很低;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却用大笔外汇进口数十万吨纸浆,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导致外汇流失。[7]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将使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的包装制品总量不断增大,如果不提高回收率、减少废弃物总量,环境污染的程度将进一步加重。因此我们必须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包装回收工作,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同时减少因包装问题造成的贸易困难。

3.3加强绿色包装科技开发。

从我国的出口包装上看,存在的问题是材质差、衬垫不良、运输捆扎不合理和外观不清洁以及卫生标准不过关等。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的开发。我国纸的成本高于塑料,使包装的环保要求与企业利益发生矛盾,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产生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增大科技含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塑料、橡胶等工业发展很快,新生原材料一直在降价,而再生企业回收利用技术落后,加之收集运输费用居高不下,造成成本越来越高,二者之间的差价越来越小。因此,我们要不断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上,加快改进回收利用技术,降低再生原料成本,开发研制“绿色包装”材料,以便在更远的将来更有力地占领市场。

3.4加强绿色包装配套政策研究。

回收和再生利用涉及范围很广,需各方面的有机配合与协调,要有资金、材料、人员和技术保障。同时还应把回收再生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比如进行环境损益分析,把包装废弃物的外部损失内部化,即把包装废弃物污染的环境成本计入经营成本中,这样既利于环保,也利于收益。

3.5健全绿色包装相应的法规体系。

法规应有明确的针对性与强制性。健全绿色包装相应的法规体系,在引导包装行业重视绿色包装的同时,应能有效规范包装工业企业的生产行为和包装服务行业的服务行为以及消费者的个人行为。包装工业企业、包装服务行业是包装废弃物产生的“源头”,将包装废弃物的环境费用与企业、服务行业的经营挂钩,促使其节约、简化包装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生利用。

3.6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绿色包装的发展。

绿色包装是包装观念上的变革,要推动绿色包装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技的发展,如果缺乏技术支撑的绿色包装、只能停留在空洞的概念阶段。目前我国已开始认识到绿色包装的重要性,许多科研机构加强了对环保产业技术的研究,并有很多科研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开发。除了依靠本国力量进行科技开发外,还应积极引进国外各种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绿色包装行业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1]张亚伟.谈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绿色包装[J].现代商业,2009,(14):265-266.

[2]漆杰峰.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研究[J].湖南包装设计,2008,(4):7-8.

[3]梁燕君.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轨迹与前景[J].价格与市场,2008,(2):39.

[4]武军.李和平.绿色包装的发展研究动态[J].中国包装,1998,(3):42-43.

[5]黄震.安樱等.绿色包装材料的进展[J].中国包装, 1998,(3):45-46.

[6]聂凌鸿.宁正祥.发展我国绿色包装的探讨[J].轻工机械,2004,(1):13-14.

[7]漆杰峰.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研究[J].湖南包装设计,2008,(4):9.

上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下一篇:自主学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