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广州:下一个故事是Cankong

时间:2022-05-14 05:52:38

香港+广州:下一个故事是Cankong

“我现在还经常在说Cankong,在广州和香港本来的文化之上,我们再建立一个Cankong(Canton+Hong Kong,即广州+香港)的文化。广州跟香港应该有一个Cankong宣言,两边的文化大佬应该出来合作。广州、香港如果结合,打不过北京,起码把上海比下去。”

在香港书展上见到陈冠中,他如是说。“Cankong Pop”是陈冠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一个粤港文化的共同体。但直至2010年8月,人们尚未看见粤港的“文化盛世”,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内地文化面孔出现在香港人的视线中――在最近举行的香港书展上,港媒对韩寒等内地作家的热情不下于嫩模――当北京成为中国毫无疑问的文化首都,中国为数众多的城市依然渴望在城市序列中找到自己的文化位置。

至于香港,无论是广为人知的电影还是尚未被世人所了解的本土文学,都显然需要在拥有广阔市场的内地寻找一个搭档。这个搭档在哪里?陈冠中反而认为这个时候。应该重提Cankong。问题是,假如中国有一个文化都市叫做Cankong,那么,它会不会成为中国的文化“第二增长极”?

Cankong需要新故事

1992年,陈冠中到中国内地,发现了广东还有自己的流行音乐文化。但这样的年代很快过去,“北京成为一个越来越强的中心,它把各个地方的资源拉了过去”,“10年前上海是最糟糕的,从文化上,台北、香港、广州都比上海强。但有了世博会,说不定会硬把它拔起来,用吊机把它吊起来,以后会掉下去一点,但是还是有高度的”。

也许是这个原因,原来多在广东跑的陈冠中,最后也变成了名片上是内地手机号码、常住北京的香港人。“不光是我们,还有世界上的其他人。北京的一个书店里面,每个星期一晚上都有个聚会,是在北京用英文写小说的人的聚会――中国变得很快,外国的小说家已经在北京住下来写小说,用英文来写中国。”

“过去5年时间,发现一个每年都来一次中国的外国人,过去去的地方是香港,现在去的是北京。我问他,为什么你不去香港了?他反问,香港有什么东西?我说不出来。然后我就问,去过广州吗?他说没有听过这个城市,什么叫GuangZhou?我说Canton,他才知道。回想起来,广州现在给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没有提供任何想象。”

至于香港,“1997年前的故事太强、太好听、太浪漫、太迷人,1997年后大家感觉香港没有故事了。新故事就是Cankong。需要让别人知道,下次你去中国,千万不要只去上海、北京,很多东西都在Cankong那边发生的,要多去一下广州、香港,不然你会错过很多”。

一个人不应只有一个文化身份

在陈冠中看来,“香港+广州”能够带来文化上的双赢。“以前我们一想到中国内地,就想到上海和北京,看都不看广州。恰恰广州它也实在,不去做创作源头的东西。这个更好,因为它抢先在做中游和下游,比如录像发行的全国中心还在广州,他们不去拍东西,替你们去发行,其实很多钱在广州。广东是中国电影票房最大的省份,远远超过其他的省份,尤其是合拍片里面的香港合拍片。香港是有创作,没有通路。两个地方比较互补。”

陈冠中认为,“这些年Cankong走得不快,但是已经开动了”。它的例子是点心卫视,两地人结合在广州做,“可能很快落地,说不定今年就落地开播了”。至于更多的合作可能,陈冠中提出了一个设想:“其实香港电影很多票房都在广东,尤其是香港的喜剧片、贺岁片,主要的钱都是从广东收回来的。现在香港电影和内地合作,成龙一定要去北京,周星弛也不会想着广东,但是其他很好的演员,例如吴镇宇,在全国来说,他是不够号召力让别人为他去买票的,但是广东就可以。香港一些制作成本中等的电影,靠广东市场基本可以收回来。这些电影,因此也可能是特别有广东味的。”

“香港整天在学西方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做本土东西,后来本土性越来越强了。以后在香港做文化要有三种东西:第一就是对外的开放要比以前更全面,如果只看英美日本其实是不够的:第二点是一直要保持我们的本土的主体性;第三点是要跟中国内地连接,这点其实没有那么难,有些香港人有很多心理障碍,但是有人就做到了,比如说梁文道,比如《十月围城》的那些制作人,我觉得他们在内地的反映比在香港还要好。”

“我们真的不要界限这么清楚,其实人是可以有很多身份的。一个人不止一个身份,一个人不止一个文化。”陈冠中说,“比如我现在在北京。我已经适应了’但是我从小对岭南文化也是很适应的。要全部香港人过来接受国语文化不见得,但是很多人都会慢慢能够接受,文化并不是说只有这个,就没有那个了。其实都可以混在一起。”

Cankong的文化合作

1979年。《羊城贺岁万家欢》的播出开创香港传媒与内地合作的先河,由香港TVB王牌综艺节目《欢乐今宵》与广东电视台合作,是香港电视媒体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场大型直播。

1992年中秋节,广东电台和香港电袂,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举办并直播大型流行音乐会《星月争辉耀天河》,两地当红歌星全部参加。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粤港两地首次最大规模文艺交流。

1993年9月,广东电台和香港电台分在两地举办并直播《万千希望在人间》义演活动。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新马师曾、红线女时隔三十年再度同台演出,是粤港两地首次以粤剧的表演形式为希望工程筹款。

2002年7月31日,香港亚洲电视率先被批准在广东正式落地。此后,其他境外电视频道陆续正式进入广东,流行内地的“鱼骨”天线逐渐消失。

2002年11月18日,“粤港澳文化合作”第一次会议在香港举行,决定从演艺合作、文化信息、文博、公共图书馆、粤剧等方面开展三方文化合作。

2006年,三地联手成功向国家文化部申请“粤剧”、“凉茶”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文化合作机制的重要成果。

2007年7月27日,三家广东电影发行公司拥有港片入粤“特权”,可自主从香港推荐的电影中不限数量地挑选符合粤式风格的港片,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审查后获得在广东省内的发行权。

2010年1月18日至20日,香港电影发展局赴粤交流,表示将以广东地区作为香港电影首个重点交流区域,把香港打造成为世界的“3D电影工厂”。

2010年4月16日,身披亚运会徽、吉祥物等图案的“广州2010亚运直通车”在香港红火车站首发,成为亚运史上最大的跨境流动广告。

2010年5月13日,香港最大唱片公司之一,“香港金牌大风娱乐集团”落户广东,力挖本土的潜力新人。

上一篇:城市向后退,生活向前进 下一篇:中国财经纪录片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