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时间:2022-05-14 05:18:5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摘 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到自学的内容较多,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是让学生自读课文(通常称为预习),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功,自学能力的增长就是从学会自己阅读课本开始起步的,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前质疑;明确目标;激趣引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20-01

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后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积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预习课本内容过程中,难免枯燥,所以,教师应经常表扬那些自觉预习的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自觉预习,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为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服务。

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要加强自主预习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课前质疑,诱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课前质疑能改变长期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没学新课时就产生学习的欲望。为了使每位学生的学习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每学一篇课文前都要布置预习,并在初读课文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两三个问题,记录在预习本上。开始,有的学生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大多数学生只有提出什么词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要给予指导。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指点质疑的途径,教给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布置自学时教师要提示自学的重点,并要求把自学中模糊和疑问的地方记下来,教师应事先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注意力和思维的焦点会相对集中,有助于形成注意和思维的高峰,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

二、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即差异性,所以,课前的预习,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两方面都存在着难以克服或缩小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掌握得多,学得好、快,这无疑给课堂阅读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该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本人认为,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前的自学目标应由学生自己拟订,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三、激趣引题,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人,一堂有趣的课,几句风趣的话语,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预习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四、减少结论,重视过程

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在时时告戒我们――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落实过程教育。不但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精心设计认识过程,注重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和学习点拨。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操作过程、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和表述以及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这样便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性的提高。

教学实践表明,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达到迅速提高学习水平的预期效果。

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