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巧练多思

时间:2022-05-14 12:12:32

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注重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鉴赏训练中,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教学要注重听说训练和说写结合,从中发现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一、在听说训练中渗透写作训练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课前两分钟让学生演讲或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还可以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等形式进行多样训练。学生发言之前可让其稍加思考,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遣词造句等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二、在例文引导,品评鉴赏中训练写作能力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课文、阅读材料和习作例文等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要进行模仿,就必须深刻理解范文,这是模仿学习的前提。这样,模仿学习也必然大大促进学生学习范文的动机,提高学生对范文阅读的效果。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以写父子情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写父子分别,父亲买橘子,儿子深受感动,可作者开头描写了惨淡的家境,就是一种铺垫和反衬,越是这样的情形下,越显得父爱的崇高,结尾处描写父亲的老境颓唐,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这就更深层地表达了作者理解和疼惜父亲的感情。应该说写父亲买橘子是学生能够抓住的东西,但应该指导学生领会写人物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深化主题,就可以应用到写人的作文中去,使内容充实、内涵丰富。以此为例,可指导学生模仿《背影》写《我的母亲》,就可以写一个感动人的事情,但同时运用创设情境和深化主题的手法,就能够使得母亲形象丰满,情节动人。

三、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

首先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

其次,解除强加给学生的作文“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表现自我。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之中,允许他们写出个性,表达自己,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院长哈格顿先生所说:“1.作文是整个申请的主心骨,但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作文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也不是写给招生人员看的,阅读你的作文的对象应该是你的亲人与朋友。2.不要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应该是在讲述一个你很想告诉别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种心情。3.作文中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说应表现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认为应该表现你的两面,但无论你想表现哪一面,都应该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面”。“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

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去写作,展现自我。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模仿并不等于抄袭,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所以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模仿写作之后,一定要跳出仿写的圈子,写自己的东西。中学阶段的写作只有立足于模仿,在模仿中夯实基础,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和风格,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老爸老妈,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