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学课堂的艺术

时间:2022-05-07 03:34:32

“激活”数学课堂的艺术

如何激活数学课堂,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活力,下面就从我的的教学实践得到的启示中总结几点。

一、快乐导入,活跃课堂教学

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师生比赛活动。一提到比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首先我随便说几个数让学生判断这些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学生听了我说的数立即飞快地用笔计算起来,一会儿,有的学生算完了,骄傲地向全班汇报着答案,结果全对了,这个学生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于是学生急着要考老师,我说:“好吧,谁来出题?”班上的“小机灵”立刻大声地说“654”,我随口答道:“654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5整除。”学生们验证后,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接着又连续有几个“嗄小子”不服地说出一些四位数、五位数,想难住老师,我都对答如流。学生们分别验证后更惊讶了,于是,我趁势问道:“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断的这么快吗?猜猜老师有什么秘密武器。”用老师判断的既快又对这个事实,让学生“猜”老师掌握了什么秘密,一个“猜”字激发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需要和渴望,在学生高昂的求知欲望中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上《倒数的认识》时,演示设计动画,形象地体现“倒数”上下颠倒的规律,辅助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如此的开端,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再停留于抽象的层次上。生动的动画设计,引导并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为导入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并且在学生思维活跃之下,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非常明显。

二、精心设计有效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的准备,设计出一些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设计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与求知之门,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一堂好课常常是由几个巧妙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点活比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学生不仅自己回答了问题,还加深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后面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三、重视动手实践操作,积极引导自主探索

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可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S平行四边形=底×高。

又比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个测量活动,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小小体检表”,要求每人量出自己的身高、头围、胸围、臂长等。活动前,我先向学生示范了每个部位的正确量法,量头围、胸围、臂长并不难,学生间只要互相合作就能完成。只是学生的身高都已超过一米,量起来很困难。我帮学生在墙壁上画好刻度,让学生站过来背靠着墙壁,量出身高。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方法,还主动帮其他学生测量。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是何乐而不为?

四、适时添加幽默,积极创设轻松氛围

幽默是一种最高级的智慧,也是一门艺术。老师讲课不能总是板着面孔讲,在课堂显得沉闷的时候,说句歇后语,插个笑话,猜个谜语,用来调节气氛,使课堂顿时充满生机活力,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五、巧妙引进竞争意识,努力营造进取氛围

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那课堂气氛可想而知。竞赛可采用多种形式,抢答更容易激活课堂,当课堂显得沉闷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创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之我见 下一篇:培养兴趣 提高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