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设备管理

时间:2022-05-14 11:53:24

浅谈现代企业设备管理

【摘 要】分析了现代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给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并在以上基础上展望未来现代企业设备管理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设备管理;保养;维修;人才

众所周知,设备是现代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批现代化设备投入到企业生产中,这些设备性能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与此同时,设备管理工作就成为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怎样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目前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管理。现代企业设备越来越自动化,设备管理工作中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去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或对设备重用轻管的状况,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比如:许多中小企业为追求产值,狠抓产销环节,忽视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直至设备出现了严重故障,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时,才开始考虑设备的管理问题。也有企业采用许多手段努力改善管理机制,但是改善大多数还是局限于本职工作,很难短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2、设备保养不到位。许多企业对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培训,引进设备以后,操作人员不知怎样保养、检修设备,设备出现故障征兆也不能及时发现,故障发生后更不知如何维修,致使设备的性能不断劣化,维修费用也在逐年走高。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到这些设备中,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3、维修方式落后。目前,大多数企业由于缺少技术素质较高的维修人员,设备的故障隐患很难及早发现,致使设备长期处于故障频繁、损坏严重、被动维修的局面。维修中,有些维修人员“以换代修”,将本可以修复的机件更换新件,这种状况不利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再加上企业缺乏专业检测设备和仪器,维修人员大多凭直觉和经验修理,“凑合着用”的维修方式逐渐盛行,设备的性能很难得到恢复。

4、设备管理人才缺乏。为了生产效益大幅提高,许多企业对设备管理各环节人员大量裁减,加上工作条件恶劣,人员培训不到位,工资待遇低,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现有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其影响,思想不稳定,人员波动大,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极其缺乏,致使企业设备始终在低水平的管理和维护上运行。

另外,大、中专院校很少开设设备管理专业,以至影响我国企业很难有专业性的设备管理人才。即使目前有些企业有设备管理人才,大多数也是从机械、电气等其它专业转行过去的,学校学过的课程基本上用不上,即使在职培训后上岗,也会存在无法适应现实情况等诸多问题。

二、提高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

1、优化管理制度。企业领导要从最开始就重视设备管理工作,采取管理与监督并举,激励与约束结合,管、用、修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者、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各自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并对制度严格执行。对积极参与设备管理的集体及个人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营造大家共同爱护设备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加强对优秀个人以及管理人员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使他们由衷地对设备重视,对单位负责,增强企业在市场大浪潮中的竞争力。

2、加强设备使用现场的管理工作。为使机械设备始终在完好状态下发挥最大功效,企业应配备现场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监督、检查操作人员是否遵守操作规程,设备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故障是否得到及时处理,保养工作是否及时到位等一系列工作,以避免生产设备非正常使用和不合理调配。此外,现场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奖罚权和管理权,即在设备管理工作上“说话算数”,以及有在设备非正常使用时令其停产接受整改的权利。

3、加快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技术的进步。一个向上发展的企业还要依托管理技术的进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目前现代企业管理中较普遍采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在设备资料和信息的管理上,这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代替人类完成查询、计算、统计等诸多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制定重大决策以及更加科学的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4、完善设备保养、维修和考核等相关制度。操作人员要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并且会对设备做定期保养和检修,必要时还可以处理简单故障。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尝试建立“全员生产维修”体系(即TPM管理),把工作重点从响应型维护转移到预防性保全,通过全员参与,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的点检、保养与改善,把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地压缩停机时间、维修成本和产品成本。同时,企业内部还要开展设备检查考核工作,并形成制度,争取做到每月检查一次,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来执行,月底将考核的结果公布进行评比。

5、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养。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设备管理人才的培训,可以结合有关协会、各部门的培训机构和各大中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力量组织学习,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待遇,不断关注他们的需求,并对优秀的设备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1、管理模式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大量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引进我国,这必然促使我国设备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国际快速接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其接轨速度将加快,维修和备件供应有可能全球化。

2、高科技化。信息技术、纳米技术、虚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设备向自动化、高效率、低耗能、少污染和高可靠性运行方向发展。随之,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必将高科技化。

3、设备管理人员高素质化。要适应现代设备管理要求必须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高等院校、现代企业可以通过安排人员到工厂内部实践和学习、国内培训深造、出国考察进修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学习高新技术,实现设备管理人才现代化。

4、设备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信息化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通过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信息逐渐进入重要资源的行列,设备管理也必然面临信息化的趋势。

总之,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和当前社会的技术经济点相适应的,这些新趋势必将使设备管理综合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只有好好把握这些趋势,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切实为生产保驾护航,为企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企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汝杰,石博强.《现代设备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5024-4182-1

[3]沈永刚.《现代设备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5次印刷

[4]张友城.《现代企业中的全面生产设备管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上一篇: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下一篇:煤炭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