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时间:2022-05-14 05:11:40

如何构建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低效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低效;现状;高效方法;高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10-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建设在教育界成为每个教师思考并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应用缺乏研究,部分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教师对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备课中往往对“备学生”这一关键环节重视不够,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花了心思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部分学社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往往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根据以上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几点个人的思考与做法。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1、备课时注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就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比如“活动式情境”、“生活化情境”)。通过活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提出隐含在活动中的问题,在对问题的研究中,揭示新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的生活素材,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例子解释数学问题,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虚无缥缈。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习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其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2、授课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3、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三化”数学,做到:数学学习概念习题化。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双基和发展能力必不可少,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训练方法科学化。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创设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3510循环大课堂” 、“问题式导学法”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5、有效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享受数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相信数学课堂必充满朝气与活力,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上一篇:“惯性”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农村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