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5-14 03:55:37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不断创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覆盖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学校与企业“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对培养模式的内涵、构建与运行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成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27-04

为了进一步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认真总结并广泛深入地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对于推动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和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校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覆盖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学校与企业“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的内涵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就是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校企之间不断融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共同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共同实施教学及评价过程,实现人才培养形式与过程的最优化。其主要特点是:以学校为主体,将校企之间的全方位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谋专业课程结构,共推循环式教学实施过程。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

共管”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模式构建上必须体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

当然,任何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都是为了通过其实施最终达到人才培养预期目标。“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的运行过程主要由以下具体内容构成。

(一)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定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内容。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形式,其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定位为:面向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于1989年,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试办五年制高职专业。为了能够真正培养出艺术设计领域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根据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组建了以学校为主体,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广泛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确立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系统地制定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剖析,找准人才培养切入点,将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细分为广告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或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主体定位是为行业和企业培养广告策划员及制作员、装潢装饰设计员、施工管理技术员、监理员、书籍装帧员、产品包装设计员等人才。

(二)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谋专业课程结构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双方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共同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专业的特殊性,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可以分为三种,即通识延展式结构、主辅课程结构和平行链式结构。

通识延展式课程结构是以基本通识技能为基础课程,以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门技术能力和延展能力的课程为延展式课程,强调一个专业呈现多个能力方向。其中,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专门技术能力的锻造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延展能力的提高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全程完成。这种专业课程结构适用于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广告设计专业。如我校在该专业中就是将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造型设计基础模块、视觉传达设计模块、岗位技能实践模块、职业技能拓展模块等四个模块。其中,造型设计基础模块的教学实施完全由学校承担,解决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问题;视觉传达设计模块体现的是学生与社会的信息沟通、交流和传递能力,因此其教学实施由企业承担;岗位技能实践模块和职业技能拓展模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以我校五年制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为例,其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主辅课程结构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分层设置单元课程,形成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专业课程结构,模块之间形成以专门技术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的链式结构。这种专业课程结构强调学生系统适岗能力的培养,要求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实习实训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主要适用于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如我校该专业就是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纵向掌握影视动画设计及制作技能为主线,按照动画流程顺序,分为动画前期制作(包括策划、剧本、风格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中期制作(包括背景绘制、原画、加动画等)、后期制作(包括电脑描线、上色、合成、剪辑、配音、影片输出等)三大模块、十余种技能岗位。模块间岗位能力要求相对独立,而在制作流程上又要彼此联系、上下呼应。同时,为丰富学生知识领域,拓宽就业渠道,横向开设了《图形处理》、《插画设计》、《摄影摄像技术》等课程,以满足不同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我校五年制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其专业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平行链式结构是以能力为中心,根据工作过程或技术工艺流程,平行设计课程路径,在单元课程中分别采用问题中心、训练中心、任务中心等项目课程,最终形成能力集合的专业课程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专业课程结构强调项目模块化,实行单元制教学,主要适用于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如我校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是结合专业特点采用了单元制教学,先集中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集中实训。实训以项目模块为中心,学生训练与教师专业辅导相结合。

(三)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校企共推循环式教学

所谓循环式教学实施过程就是将“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进行反复循环。其中,人才需求剖析是专业培养人才的前提,岗位能力对接是人才培养的目的,课程体系优化是强化实践教学的保证,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顶岗实习跟踪是检测人才培养效果的手段。五年制高职“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实施始于对行业各岗位的职业标准分析,止于对学生的社会实习跟踪,并且将跟踪结果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反馈,以进一步剖析人才需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进入下一轮循环,如此反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剖析,找准人才培养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学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对接,体现人才培养的适用性;通过校企合作使专业课程体系最优化,提升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跟踪,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最终形成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链式培养过程。

1.通过专业人才需求剖析,借鉴DACUM方法,列出各项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表,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具有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为了改变以往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分科过细、知识面过窄及课程间相互封闭的弊端,我们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结构,重组了新的课程。如将原来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设计课程整合为《构成艺术设计与项目制作实训》,将《书籍装帧设计》、《版式设计》课程整合为《书籍与版式设计与项目制作实训》,将《标志设计》改为《VI企业视觉形象设计与项目制作实训》等。

2.以岗位能力对接为目标,实行职业能力培养一贯制。我们充分利用“五年一贯制”接触专业较早的优势,从学生入校开始,就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单元制教学(即先集中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集中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上是4∶6)。从第一学期起,就让学生直接接触各种装饰、装潢材料,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以后所有的专业制作均要求在学校“装潢实训中心”完成。三年级后,学校通过吸引公司进驻、自办专业公司,形成“校内公司”运作模式,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有机会经历公司实务的运作流程。目前,学校开办的徐州现代艺术设计工程处、徐州尚典装饰有限公司、徐州海平面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等均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外开展经营活动,面向社会直接承接各种装饰、装潢设计业务。

3.强化学生顶岗实习跟踪与管理,缩短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顶岗实习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五年制高职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顶岗实习就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实习工作任务和社会学习任务。以往各个职业学校在进行学生顶岗实习时,管理比较松散,导致难以发现实习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缺陷。近两年,我院加大了学生顶岗实习时数安排,加强了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跟踪和走访,通过走访学生实习单位,了解到有不少实习单位反映我院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实习学生专业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是对目前社会上最新款的设计软件运用尚有欠缺。因此,我们从2012年起,对开始毕业实习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专门安排两周时间进行“回炉”再造,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主动缩短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4.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管理运行机制,对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环境、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学生能力素质及毕业生就业等实施全程控制。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对此,我们改变了过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高低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做法,坚持以课程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实施社会、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在学生学习的评价上,采取集中考核与分项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过去传统单一的理论考核形式向项目制作、命题设计、自选大型作业等多元考试考核转变,由重知识、轻能力考核向突出能力考核转变。同时,采取校内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毕业生必须取得中级摄影师、广告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在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上,坚持评价终极化,充分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以反馈信息指导、修正、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着重解决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专业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以我校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每学期我校都会邀请艺术界精英来校举办专业讲座,举办学生专业课作品汇报展等。目前,学校艺术设计陈列室和艺术长廊已经积累了二十余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达千余件。学校各专业教学场所的标语、环境布置及专业宣传橱窗等都体现了本专业的文化特色。

实践证明,学校与企业“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问题,是一种符合我院五年制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

共管”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成效

近年来,我院通过开展五年制高职“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可使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细化,更加准确,也更具操作性;根据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及不同专业发展方向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结构上构建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三种专业课程结构,可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反馈意见,实施全方位“回炉”再造工程,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的缩短。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谋专业课程结构、共推教学实施过程,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更具实质性,更加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近年来,我院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分别与江苏瑞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舜天集团、宁波雅戈尔集团、徐州天马广告有限公司、无锡妙思动画设计有限公司、无锡灿烂动漫制作公司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不仅为该专业如何走工学结合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使广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在真实的生产岗位上切实提高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如我院五年制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071班的一个学生,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职业技能训练机制,在“做中学”、“边做边学”,练就了较高的技能本领,在2011年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平面艺术设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2.学校专业教学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我院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建立了与专业实践、专业教学有关的产学研实体,开办了徐州现代艺术设计工程处、徐州尚典装饰有限公司、徐州海平面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等,对外开展经营活动,面向社会承接各种设计业务,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教师参与的装饰工程设计服务多达三十余项。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反哺企业,对企业发展给予技术扶植。如徐州北斗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经过与我院合作,从原来的个人设计工作室成长为年营业额近百万元、员工二十余人的专业设计公司。

3.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单元制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丰富和扎实。集中实训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一批就业、创业典型纷纷涌现。如北京城市人家徐州公司是徐州规模最大的装潢设计公司之一,目前在该公司实习的我院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学生,经过一年实习,工作业绩突出,被公司任命为设计部经理,这是我院近年来第四位成长为公司部门级经理的毕业(实习)生,也是得到提拔最快的毕业生。又如我院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2010届的一个毕业生,毕业后经过两年打拼,正式注册了徐州融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品牌、活动策划、影视制作、空间展示四大项业务,曾经承办了美的电器、肯德基快餐、万豪绿城房地产、徐州保龙装饰、城市人家居家装潢等品牌公司的宣传推广业务,已成为徐州地方院校成功的创业典型。

4.由于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岗位技能实践模块、职业技能拓展模块,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因此,使师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我院仅该专业就获得了省市技能大赛一等奖十多项,二等奖二十多项。

任何实践性研究最终必然要回归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还是认为五年制高职“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的真正成效还需进一步加以验证和提升,如何激发企业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也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在五年制高职“4.5+0.5”人才培养新学制的安排下,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使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仍需我们在今后一系列的后续研究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黄芳.国外职业院校合作教育互动机制的运行特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2]王英,黄文准.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2(11).

[3]韩玉珍.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杨晓敏(1963—),男,江苏昆山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副教授,科研处处长,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上一篇:关于高职教育课程观等 下一篇: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谈高职管理学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