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环境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

时间:2022-05-14 01:16:02

新医改环境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

摘 要: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审计应发挥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改进审计策略,完善审计模式,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手段,是医改环境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内部审计;医院;新医改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46-02

一、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1.内部经济运行的保障作用。内部审计监督是医院最高管理层的“眼、鼻、耳”,其作用举足轻重[1] 。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使医院自身经济运行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医院内部审计的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职工和医院的利益,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要对医院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医院的重点部门、专项资金、重要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要对医院运行全过程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要对医院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监督;要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监督和对问题的揭示与查处,促使医院内部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医院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促进医院经营活动良性循环。

2.内部经营风险的防范作用。风险就是给单位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目标实现所发生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或有损失,而不是必然损失。除少数固有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外,一般具有可测性、可变性和可控性。风险在医院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又有来自外部风险;既有显性风险,又有隐性风险。例如筹款集资存在到期难以归还的偿付风险;投资经营存在得不到预期回报甚至血本无归的亏损风险;垫付医疗款存在患方拖延履约或出现坏账损失的信用风险;互相担保存在承担连带代责任的风险等,风险之多不胜枚举,经济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风险审计[2] 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通过对单位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风险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医院经济运行的效率,帮助实现目标。

3.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组织制度[3] ,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正确处理监督与发展的关系,是确保医院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一个持续发展的医院,必定是一个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医院。医院经营不善,会计财务信息失真及不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纳为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测算和研究并报告审计结果的同时,对内控制度存在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供决策时参考。

4.内部绩效评价的鉴证作用。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之一。鉴证是对医院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通过内部审计评价医院的决策、目标和计划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以及经济效益水平高低及影响因素,经营管理者是否有效地管理了医院,并是否切实履行了其应尽的各种职责。医院内部审计还可以根据整个医院的经营状况,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有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协助高层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通过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经营目标审计等对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对医院的内控机制健全有效与否进行评价,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医院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为组织部门考核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一系列专项审计活动和评价鉴证,加强和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

5.内部经营目标的促进作用。 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其经营目标,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始至终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为目标服务并促进各个目标的实现。目前这种服务目标的形式已由过去的事后服务逐步转变为事前服务、事中服务,是伴随着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来完成的。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和现代医院制度的不断改革,服务于医院目标的内部审计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审计趋势的变化将医院发展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服务目标的作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也对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逐步适应这种变化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内部审计在医院发展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够顺利实现。

二、新医改环境下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新医改环境下如何把握关键,有的放矢地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是医院内审工作应该注重的新课题。

1.正确理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医院设置内审机构是出于对管理层的监督考虑,还是出于管理层对医院医疗活动经济管理的考虑?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探讨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模式,医院内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认识可以从三方面予以理解:(1)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医院自己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2)内部审计的性质是医院内部的一种评价活动;(3)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医疗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

由于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强制性的法定审计,其是医院内部相对独立的一种评价活动,在哪些领域实施内部审计通常由医院管理层(院长)决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目标也因医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院长)的需求不同而存在较大灵活性。

2.加强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卫生部于2006年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4] ,规定“年收入3 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其后,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又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医院内审机构和人员配置有所重视。但有些医院为适应等级医院评审需要,仅注重内审人员数量上配置,内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单一。为适应新医改环境下内审工作,还应在队伍建设上有所提高。应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改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策略。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审计策略上,正确对待监督与服务,理顺同被审计部门的关系,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在审计开始时,要对被审科室抱着信任、平等的态度,讨论审计目标、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理解和支持。为被审科室提供管理上的建议,以改善被审科室的经营管理为己任,献计献策。在审计过程中要多征求被审科室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探讨改进的可行性措施;在提出审计报告时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措施上。

4.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医院领导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服务。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坚持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前、事中审计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5.拓展医院内部审计业务领域。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展自身的工作范围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的要求。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并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簿弱环节,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内部管理,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有效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单位健康发展。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达到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充分调动全院员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的目的。

6.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在当前医院信息化网络日益普及完善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应尽决由手工控制向计算机系统控制转变,审计手段现代化,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软件,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审计监督制度,大力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充分运用网络信息系统对日常业务进行即时监督,形成审计的日常监督和实时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艳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监督和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82-86.

[2] 曾繁荣,郑毅.论风险审计[J].求索,2004,(10):52-54.

[3] 王晨.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99-103.

[4] 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J].中国卫生法制,1997,(2):12-17.

上一篇:中原经济区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论高校内部审计的对象与审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