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景教学法在儿科病房带教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3 07:13:02

问题情景教学法在儿科病房带教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问题情景教学法在儿科病房本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名在儿科病房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实习护生按入科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试验组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带教。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操作、理论考试成绩、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操作与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护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问题情景教学; 临床实习; 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083-02

doi:10.14033/ki.cfmr.2015.04.041

设立“问题”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模拟问题场景展开教学,让护生在特定的专业场景中演练体验,遇到问题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技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1-2]。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综合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但由于儿科的护理操作难度大,患儿家属的维权意识强,不接受临床护生护理服务的现象经常发生,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很难得到具体的实践体验,严重影响了护生对临床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为提高护生临床带教效果,笔者设立了问题情景教学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6月-2014年 3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实习护生70名,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名。均为护理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年龄21~23岁,平均(22.4±0.6)岁。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学习态度、基础教育背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入科后均由教学组长统一带领介绍儿科病房的的环境、规章制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及护理流程。然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入科后跟带教老师上班参与临床学习,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主动传授,护生被动接受的方法完成实纲规定内容。试验组: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已有的儿科知识,以儿科病房中的常见病及常见急症为基础,以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实习的内容为目标,设置有代表性的问题案例。具体内容如下:(1)案例一般资料。如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及在这些病例中涉及到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核心制度、健康教育、常见的技术操作流程,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吸氧、婴幼儿灌肠、肌肉注射、头皮静脉注射、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等。(2)根据各病例特征设立“问题”情境。如:晨间护理发现热水瓶放置在床边桌上,桌面上有牙签、水果刀,患儿床边熟睡却未拉上床档;肺炎合并心衰的处理、坠床、高热惊厥、婴幼儿窒息的急救等。护生入科用1 d的时间,由带教老师集中进行儿科相关知识宣教,提出相关要求,告知护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运用模具进行模拟教学,边讲解、边指导儿科常见的技术操作项目如肌肉注射、头皮静脉注射、留置针单手送管法、高热惊厥的急救、新生儿、婴幼儿心肺复苏等。第2~3天由带教老师将所设立的问题情境介绍给护生,对模拟演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估计,并组织护生学习。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护生小组讨论,并通过看书、看录像、网络等形式查阅相关资料, 对情景模拟活动做充分的准备。然后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模拟演练,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观察护生是否能察觉到患儿的病情已发生变化,是否能关注到患儿所处的环境不够舒适和安全,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护生观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模拟演练后,将学生分给临床实习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出科时进行操作和理论考核以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

1.3 评价指标

出科前对两组实习护生的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方法:护生出科时由其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内容,共发放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100%;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方法:护生出科时随机选择10名患儿家属对护生做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操作熟练度等内容,12组学生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操作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操作与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实习结束后两组护生操作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分

组别 操作成绩 理论成绩

试验组(n=35) 92.8±2.3 89.5±6.6

对照组(n=35) 87.2±3.8 81.3±5.4

t值 7.46 5.69

P值

2.2 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护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 %

组别 患儿家属满意度

带教老师满意度

满意 不满意 满意 不满意

试验组 95.8(115/120) 4.2(5/120) 100(35/35) 0

对照组 89.2(107/120) 10.8(13/120) 82.9(29/35) 17.1(6/35)

字2值 3.84 5.52

P值

3 讨论

3.1 问题情景教学法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临床带教一般都是护生被动的接受带教老师的传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自觉性、独立性、个性均被淹没,缺乏独立性思维,学习积极性不高[3]。儿科患儿是相对特殊的群体,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儿、小皇帝、小公主,家属对实习护生基本都有抗拒心理,不喜欢护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做治疗性操作,护生动手的机会受到限制,心理受打击,使其学习主动性更加不高。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各种情境,引入入胜,提出问题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查阅资料,策划情景。角色扮演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护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4],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表1显示,试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时,操作与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3.2 加强了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沟通能力是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医院对本科护生沟通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高[5],而她们在学校多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沟通技巧的培养,进入临床实习前接触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不善于与人们交流,尤其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组织沟通内容,而儿科患儿家长经常对实习护生不予理睬,使护生产生恐惧心理,更不愿意与其交流。问题情境教学法演练过程中,护生经常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提高了语言沟通的能力和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通过模拟情境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够揣摩患儿家属的心理,体验家属的感受,能够大胆地跟患儿及家属去交流;熟悉疾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护理要点,能够更好地为患儿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在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时有了自信心,减轻了恐惧心理,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3.3 问题情境教学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问题情景教学以带教老师作为主导、护生为主体,带教老师利用护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构,以教学大纲所要求完成实习的内容及儿科临床常见病为框架,设置不同的场景,护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中对老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推断,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 练习临床技术操作技巧。由于提前模拟了临床的工作环境,熟悉了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懂得了沟通技巧,熟练了技术操作,对临床实习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及陌生感有所减少。同时通过开展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学实践使护生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得到锻炼,在跟随带教老师前已进入角色,增强了自信心,进入临床后不再缩手缩脚[6],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症案例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问题情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护生在一个月内要将四年所学综合运用到临床,时间紧,任务重,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带教老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符合教学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同时也要贴近临床,在注重护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的同时,还要关注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合作创新能力、交流的能力、职业情感体现等都应在“问题”情境中有所设计。只有这样,实施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红赞,廖少玲,黄娟娟.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85-86.

[2]钮美娥,赵鑫,汪小华.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6):67-68.

[3]濮丽萍.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3):96.

[4]寇敏.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8): 2145-2146.

[5]张雪雁,李军,都美玲.儿科护理见习应用模拟教学法对培养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1):3557-3558.

[6]徐燕娇,杨春,黄素琼.情景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87):2054-2055.

(收稿日期:2014-10-16)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护理病历质量控制小组在优化护理记录书写中的... 下一篇:浅谈中学语文自读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