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土地我的家

时间:2022-05-13 06:39:04

我的土地我的家

剧情梗概:在美丽浪漫的向海边,在那充满怀旧风情的栈桥边,群群丹顶鹤滑过水面,夕阳渐渐坠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这里有冒着油花的黑土地,有清澈浩淼的海子,有随风摇曳的芦苇、有一望无际金黄色的庄稼地,还有一群蓬勃向上、自强不息的农民。

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中,有一座叫做太福村的小村庄,生活着朴实勤劳的老农民张老存一家。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路程,是太福村日新月异的30年,更是张老存一家逐步走向幸福生活的30年,

张老存热爱土地如命,一心想在黑土地上刨出个好日子。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张老存兴奋不已,庆幸以后再也不必整天为温饱发愁。分田到户之后,张老存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他带着四个儿女拼命劳作,竭尽全力服侍庄稼地,把土地看得比儿女还亲,而富饶的黑土地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

在这30年中,张老存父子三人对土地的不同需求,也是老一代农民和新一代农民彼此扶持、不断蜕变、完善的过程。

张老存是典型的老一代农民代表:他们勤劳善良,忠厚老实,视土地为神,认定民以食为天,天下最大不过粮食。但不足之处是没有文化,胆子小,过度求稳定而不敢轻易做出改变,对待土地的原则是只求温饱,不求发展。但是他们对土地有着无比的热爱之情,为了土地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是老命。这种对于庄稼地的深深迷恋,正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最深沉的感情之一。

张二粮和弟弟张三粮则是第二代农民的代表:他们有头脑,有胆识,有文化,善于用科学种田的方法向土地索取更高的回报。其中张二粮是一个复合体,他既继承了父亲对土地的热爱,合理利用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这四大农村经济发展要素,搞大农业,采用机械化,把农作物置换为经济作物,引领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之路;同时又引领新一代农民聪明睿智、目光远大的新追求。

从2004年起,国家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对农民的粮食实行保护价,之后接踵而来的好消息是取消农业税,种地不纳粮,给农民发放土地证等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举措。

而张三粮则代表了另外一个群体,他们不顾一切向土地贪婪追索,甚至不惜毁苗坏地,把好好的庄稼地变成工厂,为的是牟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张老存等老一辈农民所无法容忍的,更是大自然所不能宽容的。张三粮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改正错误,让富饶的黑土地重新回归生产粮食的本位。

张老存的孙子、大粮的儿子志勇则是80后新生代农民的代表者。他们比父辈更有文化,他们尊重大自然的规律,珍惜土地,更懂得利用网络来使农作物获得更高更大的经济价值。他既秉承了父辈的朴素农业观,更发扬了土地的价值观。黑土地的未来,注定是属于他们的!

上一篇:薄皮甜瓜小拱棚栽培技术 下一篇:探访义乌,触摸全球经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