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时间:2022-05-13 03:59:33

浅谈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显示物理模型、虚拟实验等辅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要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适时、适当运用合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 物理模型 虚拟实验 辅助教学

一、引言

多媒体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推动着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乃至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这要求教师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显示物理模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以黑板、挂图、模型的授课形式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有很大局限性。因为挂图、模型所展示的图形都是静态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特别是人数较多的班级,坐在后排的学生不易观察清晰。如用计算机软件、课件、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时既节省大量的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磁体周围的磁场、凸透镜成像等物理模型。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因在于“直观”两字,就好比对很多说不清道不白的事情,只要用个手势对方就明白了。

三、通过虚拟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虚拟物理实验环境可以提供一个实验器具完备的综合性实验环境,通过这个虚拟物理实验环境可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其目的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电路的串、并联规律时,利用ppt中插入―超级链接功能,链接“串并联实验ppt”。教师在讲解完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后,鼠标点击“串并联实验ppt”文本框,进入串并联虚拟实验。设计这种场景的优点是不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而直观、形象的虚拟实验场景,不仅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变得自然、容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像力、场等抽象的概念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这种学习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去探索、总结。

四、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要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之间并无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而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优势补充。对于概念、定律、公式、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在屏幕上方便快捷显示出来,这样不仅减轻教师的体力劳动,还可节省出课堂教学时间,而对它们的介绍、说明、推导过程既可在屏幕上进行分析、演绎,也可在黑板上进一步细化、推导、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有关公式、结论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在应运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适时地提问、设疑,让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适时、适当地运用合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只是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教师组织能力以及教学各种技巧。教师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引导和讲解的语气等组成了丰富的教学信息,对学生有巨大的诱导、暗示作用。这些是任何现代手段都无法代替的。教学活动主导者是教师,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只能对教学活动起辅助作用。

五、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地位也日渐彰显。要正确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对它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设计多媒体课件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使现代化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新.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3]于文明,谢洪雷.初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

[4]李连珍.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3,(8).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下一篇:探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