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体验

时间:2022-08-28 09:59:21

探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体验

教学在于体验,学生只有学会体验,才能学会学习,才能主动地发展。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体验,介绍了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学生亲身体验的四个途径。

学会体验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明确提出了过程性的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学在于体验,学生只有学会体验,才能学会学习,才能主动地发展。然而,学生的体验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学会体验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得到主动地发展,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学会体验,学生学会体验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教学让学生学会体验的重要性

1.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提高了,学习就有了动力。

2.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是他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教材上写的、教师讲的、从媒体上得到的等,对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要转化为直接经验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与生活、社会、科技联系紧密。可以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

4.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体验的程度。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我体验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探索、研究或实践。

三、教学中实施学生亲身体验的途径

1.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互学、讨论;布置给学生一些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搜集与寻找资料,亲身实践,自我制作。在学生亲身检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有失败,因为失败也是一种直接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的体验有时比成功的体验更为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手段上要多样、直观,学生的许多学习用品往往可以用来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书、文具盒等可用来模拟物体的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铅笔、钢笔等可用来模拟通电直导线,笔尖指向表示为电流方向,用于分析磁场及安培力;橡皮配以鞋带等可用来分析单摆,圆锥摆,及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等等。

2.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

(1)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而不只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如“弹力的产生”,可由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

(2)引导学生用自制的简易设备做演示实验。如用剪成两长条的塑料带、报纸演示“正负电荷的存在及性质”,这个既廉价又直观的演示,能使学生对正负电荷的存在及性质留下深刻的印象。

(3)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可改为分组实验如自由落体、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等,让学生探索发现、寻找结论。

(4)开设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改进教材中的分组实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物理实验;还可以拟定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实验。应当具备实验原理的典型性,知识运用和能力训练上的综合性,研究方向上的探索性,方法上灵活和多样性,器材和时间上的可行性。如用形状不规则的重物做成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等。

3.改变物理习题过于抽象模型化的现象。物理习题教学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离生活越贴近的教学,越能调动学生生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有何差异?再如,在北半球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机翼保持水平的飞机在我国上空某一高度处匀速巡航,判断飞机航向与机翼两端电势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需要忽略飞机的形状,飞行高度及所处的具体地域等次要因素。抓住导体(飞机)在北半球(磁场有竖直向下分量)这一关键性的条件进行判断,突出物理本质,就建立了一金属杆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模型,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机翼两端电势高低。解决这些根据实际情景设置的问题,要将其转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将使学生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习题要少一些斜面、小球,多一些来自于生活中、生产中、现代科技中的真实模型,多寻找物理理论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事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无处没有物理,物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物理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联。从而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切感,这样无疑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物理习题应是多姿多彩的,物理习题要还物理学科的本来面目。

4.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机会,课外也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时间与空间。物理的很多知识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物理现象,感知物理情景,探究物理规律。如引导学生分析民间俗语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例如:“人多力量大”――力的合成。“如坐针毡”“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响鼓还需重锤敲”――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光的反射。“立竿见影,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月有阴晴圆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直线传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重力影响。“坐地日行八万里”――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再如用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发现气筒壁的温度会升高,导致筒壁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气筒的活塞与筒壁的摩擦造成的,还是由于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加造成的?同学们在实际中用手摸一摸筒壁上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情况,便不难分析出这主要是由于活塞压缩气体做功造成的。在学习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有意识地去观察、思考雨滴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及其原因(雨滴下落过程是一个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过程,最终达到匀速下降);在学完《超重和失重》后,让学生到游乐场中去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在学完《离心现象》后,让学生回家观察洗衣机是怎样甩干衣服的;学过光学知识后解释:近视眼为什么还会“花”眼?青年近视,到了老年,晶状体曲度不变,看远物仍需戴近视镜矫正,看近物时,需要晶状体回缩到更大曲度,但由于人老了,晶状体的弹性大为减弱,已无能力达到,致使像落在视网膜后,看不清物体,为看清物体,可改戴小度数的近视镜或干脆摘掉近视镜,相当于加大了晶状体的曲度,这种现象就是青年近视,老年“花眼”了。戴近视镜的老同志最好配两付近视镜,一付高度数的供日常生活使用(看远),一付供看书阅报使用(看近),这样既利于生活与工作,又不劳眼伤神,不信试试看。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体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体验,学会学习。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精品课分类建设方案与效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