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形气候图,让地理知识系统化

时间:2022-10-18 09:01:34

巧用地形气候图,让地理知识系统化

从运用地形气候图,探究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特点,理清它们的因果关系;在地形、气候的基础上,探究人口的疏密状况及其原因;在地形、气候图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位置、地形、气候对农作物类型、分布、作物熟制的影响,及其相关工业部门的关系;让学生画简略图,使知识简单明了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巧用地形气候图,让地理知识系统化。

地形气候图 地理知识 系统化

近几年,各地市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题中,读图题占分值越来越高,不仅综合题要考察图,选择题也必须心中有图才会做题,要想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加强地图教学,用地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它们有序、系统、规律。

一、运用地形气候图,探究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特点,理清它们的因果关系

地形图所展示的是位置、地形地势、河流等知识。气候图展示的是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位置、地形地势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成因,就使气候这个重难点知识简单化。

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纬度位置应先找出经过该地区的重要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以此确定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判断获得热量的多少,气候以热带、温带、寒带的那一种类型为主。如果赤道穿过,该地就跨南北半球,有热带地区,获得太阳热量多,形成热带的气候类型;如果同时有赤道、回归线、极圈穿过,就跨寒温热三带,形成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使气候复杂多样;如果仅有极圈穿过,该地获得热量少,以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分析海陆位置应先找出相邻大洲、地区或国家及其分界线,濒临海洋、海峡、运河,由此知道与哪些大洲、国家或地区交往便利,发展海洋事业和海洋运输的条件是否优越。海陆位置影响气温,学生怎样判断哪是陆地哪是海洋?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如果冬冷夏热则是陆地;如果冬暖夏凉则是海洋。海陆位置也影响降水,但并不是沿海就一定降水多,因为降水还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如何确定降水量的多少?如果盛行风来自海洋降水多,来自陆地降水少。

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可知地形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有哪些大的地形区,由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可以推理主要大河的发源地、流向、流速、水量大小、有无结冰期等河流水文特征,使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河流等方面的知识之间的密切相联,贯穿于一线。判断方法是先读图明确该地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再确定河流流向,根据面积大小确定河流长短,根据降水量大小、季节变化确定河流水量、水位季节变化,根据气温判断河流结冰现象。如果某地区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该地区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在四周形成冲积平原;如果地势南高北低,大河多发源于南部,自南向北流,在北部形成冲积平原;如果某地面积广大,会有许多大江大河;面积小河流就短小;地势高低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流速急;地势起伏小,河流落差小、水流缓慢;降水量多河流水量大、降水量小河流水量小;全年最低气温高于0℃不结冰,低于0℃结冰。

二、在地形、气候的基础上,探究人口的疏密状况及其原因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地理环境优劣的体现,也必须在学好地形、气候的基础上来学习。根据地形类型、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就能判断人口稠密还是稀疏,并能分析其成因。方法是先看该地属于哪一个大洲,位于低中高纬度的哪一纬度,地处沿海还是内陆,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哪一个地形区,是哪一种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状况怎样。规律:气候适宜的中纬度近海平原、盆地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寒冷的极地,原始的热带雨林,干旱的沙漠,地势高峻的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既要利用规律,又要学会辩证分析问题。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势平坦,但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疏;亚洲大陆内部,虽然地处中纬度,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交通不便,冬冷夏热,气候干旱,人口稀少。西伯利亚虽然地势平坦,但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因为地形、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很优越。

三、在地形、气候图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位置、地形、气候对农作物类型、分布、作物熟制的影响,及其相关工业部门的关系

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农作物是工业的原料,并影响相关工业部门的布局。所以,地形、气候、农业、工业之间的关系密切。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平原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草原畜牧业。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北方种植喜温作物、南方种植喜热作物,北南方的作物熟制也不同。农产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所以农作物也影响相关的工业部门布局,同样是发展纺织工业,不同地区纺织业的原材料不同:内蒙古纺织工业以羊毛为原料,属于毛纺织工业;新疆盛产优质长绒棉、畜牧业发达,发展棉纺织工业和毛纺织工业;上海、天津、郑州位于我国棉花产区,发展棉纺织工业。受温度的影响,糖料作物分布特点“北甜南蔗”,使南、北方糖料为甘蔗、甜菜。不同地区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主食、饮食习惯不同,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与地理环境相关。

规律:以重要纬线定纬度位置,以纬度位置定温度带,以濒临海洋定海陆位置,以海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看降水量,以温度带、降水定气候类型;以地形地势和气候类型看河流水文特征。以热量、降水量、地形看农作物种类。不同农作物影响与其相关工业部门的分布。

四、让学生画简略图,使知识简单明了

学生在具备了读图、识图的基本技能之后,要让学生绘制地图,把对知识的理解用简略地图表达出来,并充分体现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等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是学生的部分绘图作品及其简单说明。

《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势地形的关系略图》先画一圆圈,在圆圈内写高原、山地,在圆圈北、东、南分别画线,表示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河流。它表示了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地中海航运捷径略图》从大西洋到印度洋依次经过哪些海域?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

《地中海沿岸气候简图》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地中海气候,亚洲有没有地中海气候?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每一届学生都有疑问都出错,认为欧洲、非洲有地中海气候,亚洲没有。而实际上地中海东海岸是亚洲,所以亚洲也有地中海气候。

《台湾部分知识略图》台湾有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获得热量多,形成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四周被海洋包围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中东部地势高,河流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分流,沿海形成冲积平原。气温高、降水多,利于农业生产,以亚热带作物为主,最大的农业区是西部平原,人口、城市、交通也集中在平原。

上一篇:学好美术,必须了解感悟美术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