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13 10:35:59

“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本文探讨目前英语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说明和论证高校大力兴办复合应用型英语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复合型、应用型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对“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改革的定位,实验区培养方案的设计及可行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社会评价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 英语专业 实验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先后有160多所专科学校和30多所民办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比较一致的选择。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自身的本质特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培养出既懂专业又通英语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信息化格局的形成,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本科专业多年所形成的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的“经院式”单科型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到头来还是“又聋又哑”,既听不懂,又张不开嘴,这是困扰我国外语教学的最大弊端。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职能和办学目标的多样性。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一个“实”字上,实际、实用、实效。市场经济在强调人才知识素质的同时,更注重人才的能力素质。英语作为一种技能和工具,不仅依附于语言文学,在现当代更多地依附于其他各种应用性专业,构成复合型知识构架,这乃是高等院校英语本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探讨目前纯英语本科专业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说明和论证高校大力兴办复合应用型英语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复合型、应用型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大势所趋。[2]

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高等学校都把英语专业方向调整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使这些人才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使他们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既注重培养基本功,又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学制、教学条件、生源和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对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十分必要,优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该研究既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各种矛盾,克服困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已有资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我们改革的目标要使专业设置不断完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课程结构、比例更趋合理性,科学性;使学生实习更具效果。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及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从而真正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及英语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能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成为广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最终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定位

西安翻译学院创办于1987年,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我院大胆改革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勇于创新,在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专业建立“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培养方案中,除了开设英语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外,设置“国际经贸”、“英语教育”、“英语导游”、“翻译”等复合模块,供学生选择。计算机技能训练,办公自动化技能训练,礼宾礼仪技能训练,会展讲解训练,口译证书培训,教师资格证培训,小汽车驾驶技能训练等现代化技能课程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四年不断线。为了克服困扰我国外语教学几十年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弊病,我们要求学生4年内在课堂内外、在宿舍、在餐厅、在校园内必须说英语。这种营造全外语氛围的做法已坚持了多年,成效十分显著。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懂英语,又能具有一门应用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技能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使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有以下特点:英语口语能力强,英汉翻译功底厚,中西文化底蕴深。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面向外向型中小型企业、中小学、旅游部门、文化单位等对人才的需求,以应用性为主。

实验区培养方案的设计及可行性

实验区以实现应用型高级英语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核心,以科学性、合理性、特色性为指引,设置一个能把学生培养成既懂英语,又能具有一门应用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技能的复合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可行性方案。科学性是指方案的设计要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合理性是指“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 三者的关系要求达到一个合理和谐的状态;特色性是指方案区别于一般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西安翻译学院的独特特色。无论是从师资队伍,还是从课程体系、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我院 “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可行的。制定这一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了以下7个基本原则:全面发展原则,综合培养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实践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特色性原则,适用性原则。[3]

1.实验区师资队伍能确保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实验区专业教师总数103人。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占教师总数的23.3%。英语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能够确保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目前,英语专业招聘的教师必须是硕士研究生,英语专业的教授中有4名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构成了教学一线的较强阵容。所以,英语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能以最短的时间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及时得到更新。目前外国语学院在建的省级、院级教改、研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经费150万元。今后随着教师结构的不断优化,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的教学科研总体水平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4]

2.实验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可行性强

实验区英语专业总学时为2826学时,总学分173,其中实践教学学分20。开设公共基础课9门,684学时,占总学时的24.2%; 专业基础课15门,1440学时,占总学时的51.0%;专业课702学时,占总学时的24.8%。在三年级开设专业方向模块课分翻译、商务英语、英语教育、旅游英语四个方向。实践课包括军训、英美名著读书报告、课程教学实习、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3.实验区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出率高,保证方案的实施

实验区英语专业以语言教学为主,需要大量的语言实验设备。英语专业现有多媒体语音实验室6个,模拟语言实验室4个,数字语言实验室6个,网络视听实验室(计算机房)13个,有多媒体教室14个。会议型同声传译实验室1个,笔译实验室2个,多语种模拟导游实验室2个,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1个,口译实验室6个。教室都装有闭路电视系统。现有仪器设备能够充分满足教学要求。2009年,外国语学院数字语言实验中心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英语专业的实践课主要是听力实践、口语实践、口笔译实践、商务谈判、模拟导游、同声传译、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些课程都能按教学计划在语言实验室、模拟导游实验室、同传实验室、口笔译实验室、商务谈判实验室和计算机房进行,开出全部实践课。

4.实验区英语专业建立的长期教学实习基地,能保证方案的实施

实验区英语专业多年来已在西安、上海、咸阳、宝鸡等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三资企业、外贸公司、旅游景点等十多家单位建立了固定实习实训基地,如上海麦德龙公司(香港)、陕西省译协、陕西省旅游协会、西安译协、西安市旅游局旅游培训学校、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西安骊苑大酒店、长安区所属18所中小学、幼儿园等,每年可接纳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已满足了学生的实习需要。学院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学实习,并安排教师加强指导。教学实习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执行情况良好。

5.教学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大,招生、升学等多方面的鼓励政策

实验区在短短6年间共获得省级教学科研成果19项,这是与丁祖诒院长和其他院领导在物力、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外国语学院获得1项省级教改项目,1个省级教改优秀课题,4个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高职重点专业,2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个省级本科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个省级优秀教材奖,2个省级教学名师奖,1个省级教学团队。在招生工作中,英语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每年超录的指标首先分配给英语专业,近年来,我院英语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150%。学院给实验区建立外语广播站,派往实验区的辅导员必须英语专业毕业,而且英语口语要过关,要能用英语主持班会,目的是营造实验区的全外语氛围。[5]

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社会评价

实验区培养的学生在参与国际性会议翻译服务方面表现突出。连续几年来,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参加陕西导游证考试,其通过率在陕西高校中名列前茅,受到陕西省旅游局的通报表扬。2007年,英语本科学生张敏获得CCTV 2007“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陕西赛区第四名。王沛然获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杰出志愿者”称号。2008年,英语本科郑悦同学在获得CCTV 2008“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冠军,2009年,英语专业郑悦获得APEC峰会青年代表的资格,随同胡主席出访新加坡。2011年11月英语专业丁倩雯获得APEC峰会青年代表的资格,随同胡主席出访夏威夷。

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是:翻译学院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外语基础,培养了他们较强的口语能力和翻译能力,使他们能在短期内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英语专业学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96%以上,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150%。

2009年7月,西安翻译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英语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本科特色专业。同年12月,西安翻译学院“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们决心深入调研,继续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在“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中取得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丽巍.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2]张慧峰.浅议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3]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

[4]张安富.重构我国高水平的本科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5]王金洛.关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5).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审美追求 下一篇:英汉数字翻译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