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比较

时间:2022-05-13 10:09:25

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 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A组使用咪达唑仑镇静,B组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 结果 A组患者达镇静满意时间显著短于B组患者(P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镇静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1-0064-03

Comparison of midazolam and dexmedetomidine on the effect of sedation

PENG Fakun

ICU Intensive Car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an’An County in ZheJang Province, Pan’an 322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edative effects of midazolam and dexmedetomidin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50 cases, group A received midazolam treatment, while group B received the dexmedetomidine treatment, the sed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ime that patients of group A needed to reach calm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group B patients(P

[Key words] Dexmedetomidine; Midazolam; Sedative effect

为了减轻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对伤害性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往往需要进行充分的镇静。临床上常用的镇静药物包括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等,二者均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其中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等效果,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时,患者治疗依从性高,而咪达唑仑可抑制患者呼吸功能,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容易诱发谵妄。已经有研究[1,2]证实,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观察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中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进一步比较二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为促进临床镇静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用药不同分成A、B两组各50例,镇静前的Ramsay评分均1分。纳入标准:于重症医学科需行镇静或镇痛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儿童、孕妇;②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④麻醉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ECHEⅡ)、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具有较好的均衡性与可比性。本研究已经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为了使术后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提供镇静或镇痛效果,保证患者能够安静入睡,且易被唤醒,对100例患者给予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治疗。A组50例患者使用负荷剂量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10980025,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05 mg/kg进行静脉注射1 min后,以(0.02~0.10) mg/(kg・h)维持输注,B组使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国药准字H2009025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 μg/kg进行静脉注射,10 min后,以(0.2~0.7) mg/(kg・h)维持输注,所有老年患者适当减少使用剂量,且维持所有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在2~4分范围内。

1.3 指标观察与评定

观察两组患者达镇静满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镇静满意率等指标。其中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等;镇静满意率的评定参照刘颖等[3]评定方法,Ramsay评分2分为非常满意、Ramsay评分3~4分为满意、Ramsay评分1分或5~6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各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检验结果均以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静满意度率对比

A组患者的镇静满意率为34.00%,显著低于B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镇静满意度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镇静满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的达镇静满意时间显著短于B组患者,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表3 两组患者镇静满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对比(x±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治疗中,镇静及镇痛治疗是基本治疗方法,一个理想的镇静方法不仅具备让患者安静入睡的作用,而且还需保证患者容易被快速唤醒[4-6]。目前ICU临床上主要采用的镇静剂包括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关于两者的镇静效果对比研究较多,但仍未形成统一结论[7,8]。

咪达唑仑是一种水溶性苯二氮[卓] 类镇静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抑制r-氨基丁酸、抗焦虑、肌肉松弛及抗惊厥等诸多功效,还能抑制机体皮质醇水平的上升,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9,10],且咪达唑仑起效速度较快,本研究中的A组患者达镇静满意时间仅为(15.32±3.62)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有研究[11]发现,长时间使用咪达唑仑可延长危重疾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甚至发生耐药事件,尤其是老年、肾功能衰竭等患者中的表现更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右美托咪定则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2],半衰期短,主要以依赖使用剂量的方式产生遗忘性作用,此外,该药物不仅可保证患者的安静作用,而且可被快速唤醒,且右美托咪定与α2受体结合后,可对应激反应产生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明显的阻滞效果,而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可得到保留,但咪达唑仑则在拮抗应激方面的效果相当不足。因此,从理论方面判断,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产生镇静效果是“可唤醒”的,若撤除唤醒刺激,则患者可快速恢复镇静状态。本研究中的B组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仅为0 min,显著短于A组,进一步证实了右美托咪定在唤醒所需时间方面的优越性。从镇静满意度方面分析,A组患者的镇静满意率为34.00%,显著低于B组的86.00%,这在姚莉等[13]报道中得到证实。此外,有研究[14]指出,右美托咪定产生镇静作用部位并不是大脑皮质,而是通过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性,且代谢速度快,药物蓄积不明显,这对降低不良反应均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18.00%,这与赵帅等[15]报道结果相符,说明右美托咪定比咪达唑仑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与右美托咪定相比,虽然咪达唑仑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起效更快,但唤醒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镇静满意度低,右美托咪定是更优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春艳,谢丹,曾星,等. 麻醉前使用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临床效果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6):548-550.

[2] 袁俊,何文宗,周咏,等.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对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J]. 山东医药,2014, 54(1):59-60.

[3] 刘颖,刘汉,薛艳,等. 脑电双频指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监测价值[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33-35.

[4] 钟志越,闵思庆,张琳,等.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9):1119-1121.

[5] 张彦,田首元,张秀山,等.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4):305-308.

[6] 徐安忆,洪广亮,赵光举,等.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急诊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6):356-359.

[7] 陈章玲,曹德权,徐军美,等. 右美托咪啶临床应用新进展[J]. 广东医学,2012,33(2):290-292.

[8] 薛锐,夏中元,周斌,等.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的系统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2012, 9(26):89-92.

[9] 杜晓蓉,曾,徐咏梅,等. 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区域麻醉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44-2146.

[10] 阳书坤,谢江霞,霍开秀,等.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比较研究[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5):481-484.

[11] 罗亮,曾勉,关开泮. 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和循环影响的比较[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3):295-298.

[12] 王常永,商敏,程林,等. 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的比较[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 17(5):695-697.

[13] 姚莉,周小妹,赵晶晶. 右美托咪啶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的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10):632-634.

[14] 万林骏,黄青青,岳锦熙.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比较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9):543-544.

[15] 赵帅,李娟,季清娜.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95-96.

(收稿日期:2014-06-20)

上一篇: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部及纵隔疾病诊断中... 下一篇:创业“过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