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法指导的课堂策略

时间:2022-05-12 10:44:51

语文学法指导的课堂策略

课堂是实施语文学法指导的主要阵地,其成败得失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语言W法指导要讲究课堂策略。

一、引导学生善于自己的学习过程

这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有效的心理学方法。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庸》里,已有把学习看成“过程”的思想,把学习过程分成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这五个步骤。当今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给学生建立一个有关该科学的小型图书室,而是要他们独立思考……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物。”中国学者胡克英、吕敬先从促进知识“内化”角度,指出整个学习过程的规律表现为四个转化:从形象思维活动到抽象思维活动,由已知到未知,由思维向记忆,以及实践与认识的相互转化。

笔者曾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指出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实际上,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方法的总合,它是学习方法动态的展开。学生对自己学习心理过程的认识和控制,包括学会下列技能:计划、核对、提问、自我检俗约旱难习操作。如试行解答问题前向自己和别人提问来确定是否认识了问题;把答案进行对照,衡量解答是否合理;怎样选择一个适宜的策略以解决困难问题:怎样评价自己的作业和成绩水平,等等。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还包括对自己认识错误原因的探索以及在同伴中进行学法交流,以便相互取长补短,总结最优学法,提高学习效率。且看下例:教师让学生寻找小学课文《落花生》的中心句。当学生找到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师并不满足于这个正确的结论,而是要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对的,为什么对?说错的,错在何处?为什么错?然后去芜存精,汰错取正,并将它条理化。经过讨论、交流。共同总结找出中心句的操作步骤是: 1.先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再想想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概括中心;3.根据中心思维,细读课文,看哪几句话最能表现中心或说明中心,这几句话就是中心句。

二、着眼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虽然学习能力的强弱与方法的掌握有关,但不能停留在方法上,而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的能力。只有当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则重视中小学生一般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学习能力高于又包括语文学习能力。他把一般能力分为三大类:1.组织能力,包括接受和拟定活动任务,合理规划学习活动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的能力; 2.吸取学习信息的能力,包括嗽耐际槟柯迹使用书籍和工具书、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料以及观察能力等;3.进行学习的智力活动的能力,包括形成学习动机,聚精会神地领会教材、合理地记忆、合乎逻辑地理解教材并从中找出主要东西、解决探索性问题的认识任务,以及独立地练习并进行自我检查的能力等。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思维方法通过学习方法表现出来。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其背后必然“潜伏”着一定的思维方法的影子,只不过后者有科学与否的区别罢了。如果学生掌握了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必然符合科学的思想方法的要求,问题在于是否自觉。所以学法指导科学的思维训练,不仅是指导策略问题,而且有助于人的整个智力水平的提高。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学习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归类比较,以及系统化、具体化等。小学语文课文中,随处都有这些思维方法的“影子”, 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才能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下面举例说明:

例1:归类思维训练。布鲁纳曾把归类思维分为同类归类(各科形式的同一事物归为一类)和等物归类(某种意义相等的事物归为一类)两种。而后者按不同的标准,又可以按情感、功能和形式分为三种。 以上几种归类虽密切联系,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按情感归类很有必要。 如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亮、乌鸦、霜天、枫树、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船等,无论在功能上、特征上都是不同的东西,但作者通过共同的情感反应把它们串连在一起 。 这里,教师就可指导学生进行情感归类的思维活动,借助于再造想象,进入作者的枫桥夜泊、离愁倍增、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样,学生通过情感的概括,交织成一副深秋夜泊图,都归结到诗中“对愁眠”的“愁”字上。 可见,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归类活动理解课文,是一种形象和逻辑相统一,情感和认识相统一的学习方法。

例2:语文课文中常见的逻辑推理训练。如小学语文中有《赶集》一课,其中写到妇女们头上插着来赶集。老师问:“这是什么季节?怎么知道?”学生很快会回答是“秋天”,实际上在他们的思维中进行了无意识的三段式推论:生长在秋天,妇女头上有,所以是秋天。教师要把这种“隐形”的推理过程显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以上思维训练都脱离不开分析和综合。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格

学法指导除了着眼学习能力,结合思维训练外,还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凡是有成就的人,不仅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策略,还具有一系列的优良的个性品格,诸如勤奋、毅力、信心、恒心、热情、开拓等等。学习品格是个性的体现,它是一种伴随着人的学习活动而产生的能动的心理现象,决定着人的学习行为的倾向和特征。所以学习品格的培养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两者必须相伴而行。据研究,在学法指导中学生优良学习品格的培养包括:1.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自主精神;2.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求异思维,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培养首创精神; 3.循序渐进,不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奋发向上精神;4.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培养学习的刻苦精神等等。

上一篇:浅谈人文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洛克财产视阈下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