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工作备\精\改

时间:2022-05-12 10:09:53

浅谈教学工作备\精\改

在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落实“减负增效”方针的大背景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变成一致的共识,以课论英雄、决胜负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有人为了喜“新”厌“旧”,不免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乱象:过分突出技能训练,忽视知识的传授,知识的获得是第一位的,没有知识作为基础,单纯强调能力犹如空中楼阁;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连珠炮的问答,走马似的表演,典型的“强行输出”,其结果纸上谈兵,摆花架子,这是过分强调信息输出;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过分依赖课件会导致课堂教学程序混乱,缺乏逻辑性,师生活动受到限制,如此等等,这些作秀、贴标件的课不但效果甚微,而且影响了教学的其他工作。教育的质量主要看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工作,课堂教学只是教学工作的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讲、改、辅、考,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减少考试次数,缩短学生在校时间,不准利用双休日和假期补课,那么辅导和考试的时间就难以保证。所以,教学工作理所当然落在备、讲、改上,这三大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一、教案“双备”

教学工作首先要备好课,由“两次”备课组成,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先集体备课,疏通教材,明确目标,寻找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研讨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设计课堂、课后作业,制定教学案,这是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体备课,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多角度、多层面考虑如何突破重点知识、优化学生学习方法、预设与生成各种问题等,努力备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这是个体备课,是重新洗课的过程。第一次备课,“百家争鸣”,资源共享;第二次备课,自主发挥,彰显个性。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完善、优化教案,教案里不但要体现教法,而且要突出学法,尽可能渗透学习和记忆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留有学生探究、拓宽的空间,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点,小组合作解决重点和难点,以提高学生自我归纳、合作和探究能力、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在备课时要理解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和研究学情,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有所作为,学有所获。授完课后,要积极倡导教师及时反思,由教师自己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做才能提高教研能力。有位专家说得好,“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二、讲练“双精”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重在讲、练,但要精讲精练,它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异曲同工。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和自学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和疑难点,让学生自我思考、小组讨论。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师生、生生平等、积极、频繁地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应建立在语言形式上,没有讲授的互动,或单纯为互动而互动,课堂教学就变成无本之木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但也不能“谈讲色变”。学生会的少讲或不讲,碰到“疑难杂症”,循循诱导、适时点拨,消除了面面俱到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规律,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指导合理,点拨适当,讲解精练。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情,精心设计了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当堂训练。设计的练习不但紧扣新旧知识,而且突出了能力的培养。在精选习题时,体现针对性原则,即习题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扣住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双基,注重知识的拓展;也体现层次性原则,即习题内容从易到难,从模仿到创造,逐层递进,环环相扣,既考虑练习的基础性,又考虑知识的融合性,使每个学生都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另外,还体现开放性和探究性原则,即习题来源广泛,题型采集全面,素材内涵丰富,既创设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情境,又搭建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平台,开发学生智力。在训练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精讲精练。同时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教的目的不是教了多少,而是让学生学到了什么,常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课上应该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学业水平,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注意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与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如,采取“弹性作业”等方法,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科学地使用课件。课件应用到教学中以来,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要有画龙点睛效果。课件直观、生动,容易吸引眼球,却不能浮光掠影,流于形式。教师作为主要语言资源,其主导作用需要发挥出来,课件不能代替教师。课件可以节省书写时间,但会延长备课时间。公开课中经常是课件内容多了,教师的板书少了,学生用眼多了,他们的动手少了,其效果是本末倒置,画蛇添足,得不偿失。因此,我们提倡要回归课堂教学常态,立足“双精”,突出“双主”。

三、作业“双批”

教学工作的另一个环节是批改作业,分“二次”批改。第一次,教师对布置的作业精批细改,并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凡是发下去的作业都必须收起来;有收必批,凡是收起来的作业都必须批改;有批必讲,凡是批改的作业都必须评讲;有错必纠,凡是学生做错了作业都必须纠正。每次批改的作业要及时备案和反馈。凡是做错了的作业先让学生自我纠错,然后集体评析,最后订正、建立错题档案。第一次批改,除了教师精批细改,可以让学生自批自改,这样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自查自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减轻教师的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也可以小组批改,以课堂作业为主,同桌或4人一组,小组成员轮流当批改组长,负责研究答案、集体批改,这样能培养学生互查互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学习的能力。所有共性问题集体评讲或辅导。第二次批改,教师对学生订正的作业和错题集面批面改,着力解决特殊问题和特殊学生,特别是作业错误比较多的学困生,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导改正方法,以便查缺补漏、培尖补困。

“减负增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有力措施,我们要正确认识、全面理解和执行。“减负”不是减掉负担,而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甚至终身发展着想的。这一点容易做到,而且一定要做到。“增效”就是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是显形的,看得见的,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是隐形的,看不见的,如,学生的身心发展、综合素质等。在“减负”的情况下“增效”,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压力,势必要求大家在工作量上做加法,多做点牺牲;在方法上做乘法,多动点脑子。但“增效”不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是渐进的、长期的,十年才能树木,何况树人!课改之路没有快车可乘,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甚至拔苗助长,我们要循序渐进,推陈出新,让我们的教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走出一条成功的绿色教育通道。

上一篇:让道德成为学校第一影响力 下一篇:“减负”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