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5-12 07:27:04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

【摘 要】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讨论式”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本文就该教学法在中学地理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讨论式 初中地理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地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紧扣讨论的主题——不离不弃

离题或在某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是讨论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因此,在讨论过程中,要使讨论始终围绕问题的中心展开,要帮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思考问题,教会学生用地理思维方法去想问题。例如,讨论楼兰故城衰落和消失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会从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方向找原因。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要从人文地理环境角度去分析。让他们紧扣“水资源共享绿洲最珍贵的财富和生态平衡的关键”这一主线,分析上游灌溉地区过量用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乃至断流,下游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不能承受人类过度需求,最终沙漠侵吞了楼兰城。从而得出“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结论。

2 区分个体差异——有的放矢

同班学生有差别,不同班别的学生更有差别。要使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深入备“学生”,这是为精心拟定讨论话题打下基础。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心理个性等,拟定的话题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其次是备教材。教师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面。例如在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时,由于学生对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教师要先设计讨论提纲,分组分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写好课堂讨论发言的要点,讨论才会有深度。当然不要让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垄断”讨论“市场”,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

3 拿捏讨论问题的难易度——难易适中

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思考题不能过深过难,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理不清预习内容的思路。这样的预习就毫无价值。一个好的议题一般有以下三大特点:①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能反映某一地理现象;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素材,有利于突破重难点;③学生普遍关注,迫切希望掌握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北半球回归线附近地区为什么大陆东侧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而大陆西侧却是热带沙漠气候,该问题既是教材的重难点,又是历年高考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4 调控讨论时间——有始有终

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见解,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主动合作学习的目的。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担心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太远,于是情急之下帮助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讨论未展开就草草收场。其实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争论,同时还要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讨论的进程和内容,从而使讨论走向有序,最终达到预期的讨论目标。

5 认真倾听——保持回应

仔细倾听也有助于我们掌握何时应当鼓励学生发言,仔细倾听还有一个很大的益处就在于增强讨论的延续性,包括发言与主题的一致性。教师不再是回应的唯一承担者,教师在回应学生的观点或者问题时,尽可能把发言的机会和空间让给学生,让倾听的学生回应刚刚讲述的观点,进行彼此之间的互动。这里也有三种方法:①沉默等待其他学生回应,其间教师可以用非言语方式鼓励。如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面呈微笑、身体前倾以视期待等等。或是言语方式的鼓励,用“哦,对,是的”,或重复发言者的话等方式鼓励发言者;②让一位你知道其观点与发言者的观点不同的学生起来发言,以便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③提出一个与发言者的发言直接相关的问题或者话题。

6 善于整理与总结——提炼升华

学生的讨论是各抒己见,教师则应善于总结归纳,并进行提炼升华,使讨论的结果更完善。整理与总结能使零碎和粗浅的认识理性化和系统化。整理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这对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求:①语言要科学、精炼、准确和规范;②观点要鲜明,层次要清晰,同时要注意其适用对象、条件和局限性,不可绝对化,以免形成思维定势。

总之,讨论式教学的运用不仅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要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寻找适合的议题,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做好总结。只有这样,讨论式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真正地发挥讨论的作用。

上一篇:依托微型教研 解决实际问题 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概念的几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