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5-12 02:00:36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分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22-02

为了应对教育向全球化以及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我国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育目前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减少基础英语教育,腾出课时给各门专业学科的专业英语教育,大力加强与国际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等等。这些悄然的变化给传统的基础英爵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本文讨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内容如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颁布之后,全国各级高等院校开始了大规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也在其列。但是,纵观这几年的改革成果,我们发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要求》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中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也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译”为目标。很显然,在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的学生规模大,教师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以“五会”为标准,将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同时这也不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精力分散,学生的强项不能得到充分地培养,强项不强,达不到学以致用的地步。

(二)旧的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在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授的内容更多是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本来就普遍薄弱,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上课一般都提不起兴趣,觉得课程枯燥无味,慢慢对英语失去兴趣。

(三)教材资源相对落后,利用率不高。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材可选择的面太窄,基本上是以下几种:《新世纪高职英语》(1~3册);《实用综合教程》(1~4册);《实用听说教程》(1~4册)。在这些教材里,大部分的内容设计还是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主。可选择的公共英语教材少,不能体现地区教育的差异性,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况且,在这些有限的教材里,教材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这些教材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前准备练习,正课文(Text A),副课文(Text B and C),以及大量的课后练习。很显然,在有限的课时量里,教师难以充分利用教材。

(四)多媒体教学未能充分融入到教学中。在新的《课程要求》颁布之后,“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被正式提出。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有三大突破:一是打破了课本为知识唯一来源的局限;二是能创设理想的外语学习环境;三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计算机网络能给公共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目前的实际利用情况并不佳。对广西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课程与计算机利用的调查情况如下:第一,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申请。第二,教室多媒体设备无网络功能,即便是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利用到网络上丰富的外语资料。第三,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的能力不足。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对于教师来说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加之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造成了不能很好地把多媒体利用到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只是被看做一个辅助的工具,未能与课程完全整合,没有真正成为生态化外语教学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对策

(一)认清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的改变。国际化教育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重点院校,同时也深入到高职院校中。单从这几年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开展的合作教学就可窥一斑。从《课程要求》里提到的培养学生“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便可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已经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应如何认清高职公共英语在新形势下的改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把教学的目标从“全能型”转到“部分能力型”。社会对于人才的英语能力的需求是多元的,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来实行个性或者说是多元性的教学,以实现个体的最大化能力培养。其次,教学目标与国际接轨。要实现教学目标与国际接轨,不是仅凭一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因此,需要多开设辅修性的课程,给学生多种选择,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国外的知识。最后,教师要具有国际视野。公共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这一教学目标实现的灵魂。教师能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否始终把握教育教学的前沿理念是所有一切实现的关键。

(二)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首先,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这包括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比如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网络有机结合;教学模块的多样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开设英语课程的必修课和辅修课,根据听、说、读、写、译开设技能课,根据课程体系开设通用课和学术课,等等。其次,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设适当的专业课程的全英教学。这一方面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前沿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专业课进行良好的国际交流。

(三)鼓励开发自主性教材资源。针对目前可供选择的高职英语教材少,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前沿知识问题,应鼓励高职英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编写符合时代潮流的自主性教材。首先,为了应对基础英语专业化的转变,高职英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编写符合各个专业特点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这样一方面既避免公共英语教师在英语专业化过程中无课上的局面,同时也使公共英语教师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其次,自主性教材能满足个性化教学。全国之大,单纯靠某几套高职英语教材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个性化教学。各个院校的高职英语部门应根据所在学院的学生英语水平,通过自编教材来实现有针对性地教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再者,自主教材的编写可以有机地跟多媒体的利用结合起来。每个学院能提供的多媒体资源是不一样的。如果能把教材资源与具体的多媒体环境结合在一起,则可以促进多媒体的利用。也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虽然前期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面对国际化教育这个更大的舞台的时候,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仍需走很长的路。希望相关部门和更多的专家学者、教师能积极参与到其中,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出谋划策。

[作者简介]黄伟芳(1982-),女,广西钦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级。

(责编 苏洋)

上一篇:语文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统一的高职...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