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外商投资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

时间:2022-05-12 11:59:02

谈外商投资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一国经济增长的初期,环境状况会随经济的增长而恶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的初期,外商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恶化了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此,必须在坚持引进外商投资的同时采取措施优化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关键词:外商投资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污染

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方式一直以投资拉动为主,其中外商投资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2003年到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9%,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增长期。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外商投资起到了关键的启动作用(刘松等,2005),并且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深入,对投资需求将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一国在其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初期,其自然环境会随经济增长而恶化。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增长和外商投资逐年攀高的同时,环境污染状况不容忽视。鉴于外商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和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恶化,本文拟就外商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我国的现状

1955年,库兹涅茨在研究中发现人均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即在经济增长的初期,人均收入差距先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逐渐加大,当经济增长到一个较高水平后,人均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增长而逐渐缩小。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这种倒U型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和克鲁格研究了66个国家的14种空气污染物质和水污染物质在连续12年里的变动情况,他们发现环境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增长呈现先增长而后下降的情况。于是,他们提出了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经济增长的初期,环境质量先是趋于恶化,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时,环境质量恶化的程度达到顶点,之后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逐渐改善,即环境质量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动趋势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曲线与库兹涅克曲线相似,因而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如图1所示。随后,通过论证,学术界认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揭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一致认为当一国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时,环境污染水平到达其最大值,到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即图1中M点),之后环境污染开始减轻。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对我国近20年的废气排放指数、固体废物排放指数和GDP增长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的环境质量处于“整体恶化”的状态,我国在人均GDP为400-1000美元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却达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时的水平。这表明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比发达国家陡峭得多。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5年达到1703美元,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还有一定距离。可见,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外商投资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

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工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排放各种污染物,集中了各种污染密集型产业,是三大产业中对环境最具破坏力的产业。长期以来,外商投资主要流向我国的工业,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表1和表2所示。在流入工业的外商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污染密集产业(PIIs)。2005年至2008年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产业的情况如表3所示。

2005-2008年PIIs 的三资工业企业资产在PIIs 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平均为14.38%,在三资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平均为25.71%;2005-2008年PIIs 的三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在PIIs 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平均为19.56%,在三资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平均为25.07%。可见,进入我国的外资大部分流向了第二产业,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污染密集产业,并且产值在其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外商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的差异和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这两个原因,一般都会伴随着跨国污染行业转移,从而恶化东道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例外,外商投资恶化了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当前我国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紧迫性

在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的基础上,西方学术界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政策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增长的初期,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环境改善随之出现,人均收入或财富的增长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那么对环境破坏问题的解决还需依靠经济增长本身,这意味着首要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环境保护优先的政策或者环境与增长并重的政策来优化库兹涅茨曲线,即一国政府可以对环境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

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实践,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经历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反映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它们在经济增长达到较高水平之后,大力进行环境治理,再开始走上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协调发展的道路。但是,就我国而言,必须在现阶段采取积极的措施优化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生态阈值降低威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容纳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存在一个生态阈值,环境容纳的污染会积累在环境中,一旦超过了生态阈值,那么该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将不存在得到治理和改善的可能。环境生态阈值随着污染和破坏的不断扩大而降低,时至今日,我国有可能在经济发展还未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之前,就触及生态阈值而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可改善,危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今后40-50年内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持续、快速推进,我国的环境必将面临更巨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既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要避免在到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顶点之前超过生态阈值,就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当今的世界经济局势使得我国不具有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可能性。首先,先发展后治理模式的成功是以消耗全球75%的资源为代价的,在当今各国竞相争夺全球资源的经济形势下,不可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其次,发达国家运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成功改善环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通过产业投资转移和贸易转移将污染物转移到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这种方式在我国行不通:一是我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难以实现大规模转移,二是目前我国就是发达国家的一个垃圾倾销站,据由6个欧洲国家垃圾处理监督部门组成的“因佩尔咨询组织”于2005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从欧洲大陆出口到中国的塑料垃圾高达20万吨,废纸和硬纸板多达50万吨,比三年前有了大幅度增加。

外商投资过程中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措施

(一)政府在引进外商投资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保护是一项具有很大正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必然是推动环保工作的主体力量,担负着引导、管理和监督作用。同时,我国各地方政府担负着发展本地经济的任务,也是推动引资工作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身兼两职,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协调好引进外商投资和保护环境两者间的关系,纠正片面追求外商投资数量而忽视环境的做法,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时,把环境保护和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宗旨。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要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改变传统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方法,建立一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要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进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鼓励外商投资投向农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出口采购中心,提高这些领域利用外商投资的比重。对于第二产业,要禁止引进严重污染环境又无有效治理措施的项目、工艺和设备,对国内不能配套解决污染治理问题的项目,在引进时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环保设施。引导外商投资进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到环保产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改造国内的高污染产业和企业。

(三) 加强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和建设

建立评估和考核企业生产污染情况的指标体系和信息公告平台,强化对企业生产的监控,对污染物排放超标、使用有毒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实施严格的清洁生产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建立生态税制度。生态税是按照企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税费,生态税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经济主体开发、利用、破坏或污染环境资源的程度。在许多发达国家,生态税早已广为应用,而在我国仍是较新的概念。经济理论与国际经验表明,要降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生态税收制度。

建立排污交易权制度。在市场经济下,环境纳污能力是一种特殊自然资源和商品,是国家的财富。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政府通过发放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将一定量的排污指标卖给污染者。环境资源的商品化可促使污染者加强生产管理并积极利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以降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量,减少排污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政府严格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是市场体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松,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动因研究[J].管理世界,2005(1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3

3.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3)

4.华民.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中国对外开放的效益[J].国际经济评论,2006(1)

上一篇:网络商业信用的价值基于淘宝网交易评价的实证... 下一篇:碳关税相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