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纺织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12 11:03:12

广东省纺织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介绍了广东省纺织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现状,根据广东纺织企业几个典范,重点剖析各企业的创新模式特征,提出了技术创新模式的应用范围及趋势,对促进我国纺织业技术创新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纺织业;技术创新;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32-03

多年来,纺织业一直作为广东经济的一大支柱,纺织设备与技术的引进一直作为缩小与工业化国家技术水平差距的有效措施。纵观广东省纺织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引进、吸收、创新”发展模式上往往忽略了创新的过程,陷入“落后―引进―简单模仿―又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引进技术能否持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不仅取决于选择适用性的先进性技术,还取决于引进的技术能否得到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评价体系分为投入能力指标、研究开发能力指标、生产能力指标、营销能力指标、管理能力指标和综合性指标。各项创新内容的基本特征都很相似,即都具有新颖性、创造性、高投入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周期性和大协调性。企业通过循环的技术创新过程,实现新的投入组合,使自身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发展。通过众多企业的模仿,可实现纺织业“引进―吸收―创新―扩散”的集群效应。

常见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可归纳如下:

一、一体化技术创新模式

一体化技术创新模式可概括为,从技术创新所固有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本质出发,将技术开发和市场反馈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在创新全过程中,以创新主体内部信息交流为主要手段(而不是强制性命令和僵固化分工),不断增进创新各类人员,特别是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人员和销售人员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从而保证创新整体行为取得最佳实现效应。

技术创新的成功实现是企业内科研、生产和销售部门都充分参与的过程。创新主体整体行为功能是各类人员行为功能的积关系而不是和关系,任一类人员功能弱化都会带来整个创新的失败。因此,消除各部门孤立性,减少从R&D―规模生产―市场实现道路上的组织障碍极为重要,只有采用图1中图b循环型而不是图a下属型的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各类人员间的充分信息交流和有效的组织协调。

据统计,在美国,产品创新的市场成功率大大低于产品的技术成功率,而在收不到应有实现效益的创新项目中,约40%以上其最大的损失正是发生在由R&D成果向生产销售的转换环节上。类似情况在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存在。为改变这一状况,许多企业在推进创新一体化上探索出一些成功经验,主要有: (1)重新认识和树立销售人员功能形象; (2)强化“销售带动开发方式”;(3)从组织结合方式的高度来寻求R&D与销售部门间的有效协调;(4)跨职能培训,如英国H-Packard公司实行有计划地将技术在R&D和生产部门间定期互换制度。

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模式是一体化创新模式典范。该公司2000年被定为广东省纺织面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集纺织产品展示、纺织产品技术开发、花样设计、网络信息化服务、法律中介、知识产权保护、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服务。公司能采用销售人员直接参与创新的功能的思路,将技术开发和市场反馈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依靠雄厚技术基础,采用企业创新协调机制(如图2),一直成为广东纺织面料开发的前沿阵地。

二、抢先占位技术创新模式

抢先占位技术创新模式可概括为,根据创新的不对称性竞争原理,利用或寻求在信息、技术和其他方面的优先条件,凭借创新行为的超前性,首次成功满足和诱导需求,迅速取得创新竞争的优先条件,凭借创新行为的超前性,首次成功满足和诱导需求,迅速取得创新竞争的领先优势。即做“抢先打开窗户的人。”

实现抢先占位创新的“第一次”,要求企业具有创新行为超前性,其主要分为信息和知识获取超前、决策与实施超前和市场开发实现超前三方面,各方面既有独特性又具有互补性。如实力和水平较低企业依靠第一方面赢得抢先优势,而实力水平较强企业可凭借两方面优势弥补某些延缓性失误。这三方面均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弱小的ROLM公司超前接受电话与计算机技术聚合知识,结果在计算机式电话交换机上占有一席之地。美国Pfizer小公司和波音公司抢先动手生产出实用产品,而把构思发明青霉素和喷气式飞机的英国人远远抛在后面。再如,日本在纺织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纺织新材料、纺织装备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各国。

领先创新在超额利润、成本价格、技术垄断和企业信誉形象多方面具有后来者一般难以超越的优势。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实,企业间竞争最终取决于创新上的竞争,而创新竞争的焦点是时间抢先上的竞争,最终,时间抢先的主要目的和效应集中反映在“第一次”上。美国知名学者德鲁克在《企业家与创新》一书中按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程度,将“意想不到”排在创新各种来源之首,因为只有“意想不到”才能产生“第一次”的效应。杜邦公司首次开发出尼龙并引入市场,引起纺织业的震动,再如竹纤维、玉米纤维、改性涤纶等新原料的开发、创新,也使更多企业申请专利加入纺织新原料开发、应用的创新实践中来。

三、滚动积累技术创新模式

滚动积累技术创新模式可概括为,突出技术创新一致性特性要求,寻求企业优势与市场机会的耦合,依靠创新学习和资源积累,在较低基点上,逐步实现创新水平和层次递增的连续性发展。

技术创新总有风险,但风险程度则与创新选择类型密切相关。仅从需求角度看,以现有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的创新,是被动性创新,其目的是满足或适应需求;而以知识技术更新发展为导向的创新,是主动性创新,其目的是创造或更新需求。显然,两者对企业状态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地说,前者对企业条件和创新机会的约束有更大的宽容性,使起点较低企业能够有效回避较大创新失败,随着学习经验和经济实力积累,逐步走向创新良性循环。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采用内在机能及其相应的运转方式所构成的有机系统,由主体机制(技术创新者)、动力机制(市场需求)等子系统组成,可概括为“轮式模型” ,同时采用滚动积累创新,作为扩展创新效益和承受高风险创新的准备基础。

滚动积累创新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市场需求拉动效应,市场显性需求及其变化机会是创新的主要来源。二是规模小、方向窄,力求寻求企业现有优势同更多市场机会的结合,当这种结合得不到满足时,常常借助于外力特别是外部技术力量的帮助。三是短期经济收益和长期学习效益相结合,整个创新呈现明显的连续递进发展特征。

许多成功企业在腾飞初期都经历过滚动积累技术创新阶段,如广东的张槎、西樵两镇上的许多中小纺织针织企业,由于早期资金缺乏,开始时只购买二手设备,以较低成本来增加利润,完成早期的资金积累过程。随后逐步发展壮大,走出滚动积累创新的“五步曲”,即(1)主要依靠自己力量,以较小投资较低价位,确立了需求量较大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2)逐步扩大规模,引进新设备与技术,以性能领先的新产品抢占纺织品市场。(3)在技术上向国际水平靠拢,创新自己的研发中心,或与研发机构合作,推出工艺独特的新型产品,从市场渗透到市场开辟。(4) 将新技术成果扩展到其他市场,扩大经济效应。(5)再上技术等级和扩大产品系列并举,综合开发多种纺织新设备、新产品。这“五步曲”使企业能从低起点开始,逐步取得竞争优势而稳步发展。

四、外向推动技术创新模式

外向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可概括为,以高层次高水平上的技术推动为主要特征,在消化吸收和模仿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多种形式的再创新,使企业成功实现外向型发展或其他根本性突破。

外向推动技术创新有如下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创新的技术起点高,不论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采用国际标准设计生产,还是开发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同国内水平相比,其创新活动所表现出的技术水平递增都具有较大飞跃。二是其具有强烈的技术推动倾向,从创新实现看,其表现为国内市场上的“第一次”效应(替代进口和创造新需求)和国际市场上的渗透打入,显性需求拉动不是决定作用因素,其主导形式是新技术新知识直接推动创新开发。三是创新的投入产出与国际市场(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紧密联系,创新作用效应不再局限在项目本身,而反映为对企业发展的全面重大推进。

对于发展中国家一般企业,要达到技术推动型创新下的完全外向型生产经营,还需相当长时期。但实践证明,只要企业成功地引入和实施部分外向推动技术创新,如创造性模仿某项国际先进技术、采用国际标准设计生产、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等,就能从多方面促进企业加速改变原有观念和行为方式,获得全新性变化。我国有不少的大中型企业自觉借鉴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坚持在高技术水平层次上进行技术创新。如高明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积极开发高档新型面料领域,如高档欧洲手感面料、高档纳米拒水拒油面料、高档免烫整理面料等,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再如,广东丰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了“顺德纺织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着手创建“广东纺织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依托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研发力量,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开展高档高速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的技术升级和研究开发工作,重点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和在纺织机械上的应用。

经验证明,外向推动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内高水平企业和国内“拥挤”行业企业谋求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当认识到,外向推动技术创新模式有更广泛的涵义,其不仅仅局限在以产品直接出口为特征的外向型发展,而且还包含以追求国际技术水平为特征的成功替代进口和创造新需求等其他根本性变革。引入和采用国外技术标准、进行来图加工、联合设计、联合生产和联合销售等多方面循环渐进的合作,是外向推动技术创新整个发展过程的起步与转折阶段,是我国企业在相对较低起点上获得技术创新较大发展的可行之路,同时又是尽可能减小风险损失(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风险)的有效方法。

五、组合开发技术创新模式

组合开发技术创新模式可概括为,在原有技术改进提高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或跨企业、跨行业运用多种知识、技术和方法间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创造出新的生产技术和全新产品,成功地获得根本性创新的重大实现效应。

目前广东纺织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模式:(1)依托一批大型骨干企业 ,建立技术开发机构;(2)政府支持或企业集资建立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3)行业协会、地方政府支持,共同组建的创新中心;(4)由学校、科研机构承办的创新中心,如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创新平台中有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基地、东华大学博士后站,并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 )已全面开展产、学、研联合,产学研一体化成果每年有 300多项 。四种模式形成由企业、政府、学校等二元或多元组合的开发技术创新主体。如由政府、企业、学校参与“广东省纺织服装开平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的组建,推动开平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产、学、研结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高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通过信息服务、技术研究、产品设计以及企业策划推广、培训等方式加大技术革新。

鉴于组合开发技术创新的以下主要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其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1)与专项技术突破的创新相比,组合创新的主要手段是现有成熟或适用技术改进上的多种技术融合应用,其创新的技术起点和难度相对较低,投入少,风险小,周期短,经济效益高。(2)创新范围广,机会多,即蕴含着新生产技术领域的开拓,又更有利于开发实现更多全新产品满足需求和诱导需求。(3)从技术的相互渗透交叉点上寻求新的技术变革经济效应,是专项技术创造性模仿的高层次形式,具有独特的创新竞争优势。(4)推动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和社会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企业现有技术优势和潜力,促进技术创新的社会联合。

六、模式应用

就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实际而言,可用于创新的资源有限,多数企业并不具备率先创新的技术能力。因此,除少数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率先创新之外,多数企业可以先走模仿创新的战略,通过模仿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同时也可在模仿创新中加快本企业的技术能力积累,再追逐率先创新。中小企业多采用“滚动积累技术创新模式”。

在现阶段,还可组织实施合作创新战略,基于共同的利益,从开拓和占领同一市场出发 组织合作创新。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可采取国内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亦可实行跨国产学研或企业间合作的方式。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实行零起点合作研究和合作开发市场,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换的步伐,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已有许多规模大的现代纺织企业采用“组合开发技术创新模式”。

七、结论

在实际中,这些模式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每一模式也不是简单地包纳一类技术创新,但这并不妨碍从经验方法上对其进行抽象总结。各类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引进、吸收、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明朗.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 经济论坛,2008,(5):49-51.

[2] 冯德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判断与模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0,(12):78-82.

[3] 陈金怡,何新闻.广东纺织服装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8,(11):42-43.

Research on the textil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l in Guangdong province

TANG Qin,WU Zuo-ji

(Guangdong textile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Fuoshan 528041,China)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innovation and the status quo, according to several textile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model,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nterprise's innovation model propose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terns and trends, to promoting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textil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上一篇: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技术创新困境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研究